乡村文化数字化

搜索文档
“特色化+现代化”双重赋能乡村文化数字化
新华日报· 2025-06-24 07:58
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 - 核心观点为通过数字化技术与乡土文化基因的互构共生实现乡村文化传承与教育现代化的协同发展 强调"双向赋能"理论 即技术工具性与文化价值性相统一 外源动力与内生动能相统一 高校主导与多元共治相统一 [2] - 该战略呼应党的二十大"推进教育数字化"部署 契合《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政策导向 [2] 当前发展困境 - 部分地方高校机械移植城市文化数字化方案至乡村 导致"智能黑板成摆设""精品课程零点击"等技术应用失效现象 [3] - 存在"重设备轻应用""重数据轻体验"的量化评价导向 以及"高校送资源 乡村接项目"的单向合作模式等机制问题 [3] 实施路径创新 - 需构建"技术工具"与"文化载体"对话机制 包括对民间艺术 传统工艺进行符号化转译 开发轻量化本土化数字工具如方言教学平台等 [5][6] - 地方高校应推动文化数字化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 联合企业 公益组织建立全链条协作机制 构建高校培训 本土转化 社区反哺的人才培养闭环 [7] 评价体系重构 - 需建立包含技术效率 文化传承 人的发展的多维指标体系 重点关注文化适配度 参与深度 社区受益度等价值维度 [8] - 引入教师 家长 非遗传承人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使评价成为引导实践回归教育本质的"指挥棒" [8] 战略意义 - 该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实践 承载守护文化根脉与培育时代新人的双重使命 [9] - 需构建"技术赋能有根脉 文化传承有创新 教育公平有温度"的协同生态 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