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事故车拍卖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财务与运营风险暴露,冲刺港股的博车网没有护城河
金融界· 2025-05-22 15:37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国内事故车拍卖市场领导者 市场份额达31.3% 年成交超10万辆 正冲刺港股IPO 但面临商业模式缺陷 财务表现不佳 资本运作不透明及行业结构性挑战等多重困境 [1][9][18] 财务表现 - 营收增长乏力:2022年营收3.88亿元 2023年5.18亿元同比增长33.6% 但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仅4.04亿元 增速骤降至3.32% [1] - 持续亏损后微弱盈利:2022年亏损1.8亿元 2023年亏损1.21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勉强盈利142.5万元 [1] - 盈利依赖成本削减: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6.78% 一般及行政开支减少7.25% 研发投入减少14.35% 合计节省0.12亿元 [2] - 毛利率下滑: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的49.9%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47.3% [3][14] - 事故车业务收入萎缩:核心业务事故车拍卖及配套服务收入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2.59亿元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2.18亿元 营收占比从66.3%降至54% [2][3] - 现金流恶化: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1.25亿元骤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545.6万元 降幅超95% [5] - 资金链紧张: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59亿元 负债净额达12.97亿元 [5] 业务运营 - 事故车交易量增速放缓:事故车拍卖总数从2022年6.82万辆增至2023年10.81万辆(增长58.6%) 但2024年前三季度仅8.74万辆 增速降至10.9% [10][11] - 事故车交易额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事故车总交易额32.82亿元 低于上年同期的35.26亿元 [4][11] - 平均拍卖价格下跌:事故车平均拍卖价从2023年的4.44万元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3.76万元 [4][11] - 二手车业务难补缺口:二手车拍卖及配套服务收入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7852.8万元增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9240.3万元 但无法抵消事故车业务下滑 [3][4] - 用户规模萎缩:活跃会员数量从2023年的99100名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77000名 同比减少10.6% [14] - 用户复购率下降:会员复购率从2023年的74.1%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70.7% [14] 行业与竞争 - 新能源汽车冲击市场:新能源事故车大量涌入 呈现"量多价低"特征 直接压低整体拍卖价格 [2][13] - 新能源车损失率更高:新能源车损失率比燃油车高1.5至2倍 维修成本更高 更易被推定为全损车 [13] - 上游车源依赖度高:2022-2024年前三季度 58%-71.4%的事故车交易来自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等上游车源方 合约多为一年期 缺乏稳定性 [9] - 车源方自建平台风险:2022年某大型保险公司自建拍卖平台 导致公司车源流失 [10] - 事故车市场规模有限:2023年中国事故车拍卖量34.5万辆 市场规模86.7亿元 预计2028年达86.7万辆 年复合增长率超20% [12] - 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车辆损坏程度、维修历史等信息不透明 增加交易成本及纠纷风险 [12] 资本运作 - 融资历史:2015-2022年完成5轮融资 累计获14.16亿元资金支持 投资方包括TPG、复星国际、平安保险等 [5][6] - 估值增长停滞:2022年2月C2轮融资后估值31.7亿元 增长趋势不明显 [5] - 大规模股份回购:2020年至今累计回购股份支付近6亿元 占累计募资总额42.37% 多数回购对象未披露 [6] - 估值操纵嫌疑:2025年1月以5.882元/股价格支付3600万元回购股份 使估值从31.7亿元骤升至60亿元 [8] 风险与挑战 - 应收账款激增:2024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余额3781.8万元 同比暴增227% [4] - 商誉减值风险: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账面商誉2.95亿元 占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合计数的35.7% 其中2.32亿元来自收购SDIC及丰顺路宝 [13] - 用户投诉与诉讼高发:黑猫投诉平台涉及隐瞒车辆瑕疵、过户问题、欺骗性销售等投诉 司法案件中43.14%为拍卖合同纠纷 [14][16][18] - 产业链控制力弱:公司本质为上游车源方的"处置附庸" 对上下游议价能力有限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