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车拍卖
搜索文档
事故车拍卖龙头博车网二度递表港交所,流动性承压下的关键一跃
财经网· 2025-10-23 18:37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事故车拍卖平台,按2024年交易量计在事故车拍卖行业市场份额约为31.4% [1] -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B2B二手车拍卖平台,按2024年拍卖量计市场份额约12.0% [1]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提供覆盖事故车拍卖全流程的全链条拍卖及配套服务 [1] 业务模式与客户基础 - 公司搭建了连接上下游的B2B拍卖生态,核心价值在于连接事故车车源方与买家 [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已为超过190名事故车车源方提供服务,包括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等 [2] - 公司覆盖中国66家保险公司中的63家,并覆盖所有保险收入前50大保险公司 [2] - 公司为逾5万名事故车买家提供服务,主要包括逾4.9万家认证修理厂及超过一千家持证汽车拆解厂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7个月,公司收入分别为3.88亿元、5.18亿元、5.26亿元及2.90亿元 [2] - 同期,公司年/期内亏损分别为1.80亿元、1.21亿元、0.36亿元及0.56亿元 [2] - 2025年前七个月亏损额0.56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亏损额0.36亿元 [2] 财务状况与流动性 - 报告期内,公司流动资产分别为2.52亿元、3.30亿元、4.53亿元和4.37亿元 [2] - 同期,公司流动负债分别为18.98亿元、20.38亿元、21.64亿元和21.58亿元 [2] - 截至2025年7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8237.4万元,短期流动性压力巨大 [2]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和复星国际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本次IPO募集资金拟用于提升及扩充线下网点、进一步投资研发、寻找潜在投资和并购商机,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3] - 上市被视为公司补充现金流和巩固行业地位的战略选择 [3]
博车网二次递表联交所:事故车拍卖龙头陷“量增价减”困局 上市成流动性“生死劫”
新浪证券· 2025-10-16 16:30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前于2025年2月的首次申请已失效 [1] - 公司是中国事故车拍卖行业的龙头,按2024年交易量计市场份额达31.4%,并在中国B2B二手车拍卖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约12.0% [1] - 公司拥有覆盖全国25个省份的线下服务网络,并已合作63家国内主要保险公司,服务超过5万名下游买家 [1]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营收增长动力减弱,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3.88亿元增至2024年的5.26亿元,但2024年同比增速骤降至1.5%,远低于2023年的33.5% [2] - 2025年前7个月营收为2.91亿元,公司持续亏损,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5年7月)净亏损累计达3.94亿元 [2] - 2025年前7个月的亏损额5559.6万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亏损额3643.8万元 [2] - 公司核心业务呈现“量增价减”,2024年事故车拍卖量较2022年增长72%至11.7万辆,但单车均价从4.27万元降至2025年前7个月的3.73万元 [2] - 毛利率从2023年的49.9%波动下滑至2025年7月末的39.2% [2] 财务状况与流动性 - 截至2025年7月,公司流动负债净额高达17.21亿元,主要因16.63亿元的金融负债(上市后可转股的优先股)被列为流动负债 [3] - 若上市失败,可能触发优先股赎回义务,引发严重流动性危机 [3] - 同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8237.4万元,同比减少40% [3] - 公司因历史收购积累商誉2.95亿元,占资产比例高达36% [3] 业务运营与行业挑战 - 公司高度依赖保险公司等车源方,但合约多为一年期,关系脆弱,2022年曾因某大型保险公司自建平台导致供应减少 [3] - 2024年事故车总交易额同比下滑8.14%,活跃会员数量及复购率呈现下降趋势 [3] - 新能源汽车普及对行业带来冲击,新能源车事故率更高、维修成本更复杂,且残值评估体系尚未成熟 [3] - 公司存在未足额缴纳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的情况,累计缺口超千万元,且涉及多起拍卖合同纠纷 [3]
博车网:事故车拍卖龙头博车网再冲港股 光环下的隐忧与挑战
智通财经· 2025-10-10 13:57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9月30日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为年内第二次冲刺,首次提交招股书在2月21日 [1]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事故车拍卖平台,2024年交易量市场份额为31.4%,同时也是中国第三大B2B二手车拍卖平台,市场份额约12.0% [2] - 公司核心业务为线上线下一体化拍卖平台,连接上游车源方与下游买家,截至202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3.5亿辆为其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2]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3.8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26亿元,但增速从2023年的33.5%急剧放缓至2024年的1.5% [2] - 报告期内公司录得亏损,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七个月亏损分别为1.80亿元、1.22亿元、0.36亿元和0.56亿元,累计亏损达3.94亿元 [4] - 公司毛利率呈现波动下行趋势,从2023年的49.9%下降至2024年的46.4%,并在2025年前七个月进一步降至39.2% [5] - 公司强调"经调整净利润"表现良好,报告期内分别为0.11亿元、0.42亿元、0.51亿元和0.27亿元 [4] 核心业务运营指标 - 事故车拍卖及配套服务是公司核心业务,占2024年营收的52.5% [3] - 事故车拍卖数量从2022年的68,166辆增长至2024年的117,151辆,增幅72%,但单台均价从42,666元跌至37,634元,呈现"量增价减"现象 [3] - 事故车总交易额从2022年的29.0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7.99亿元,但在2024年下降至44.09亿元 [4]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事故车拍卖量从2019年的约20.6万辆增长至2023年的34.5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13.8%,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86.7万辆,2023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0.2% [6] - 2023年中国事故车拍卖行业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市场份额约56%,公司以31.3%的份额位居第一,格局与美国市场相似 [7] - 与中国市场相比,2023年美国事故车拍卖量接近700万辆,约为中国的20倍,而两国汽车保有量相近,揭示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 [6] 财务状况与资本结构风险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高达17.21亿元,较2022年的16.46亿元进一步攀升 [5] - 向优先股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被列为负债,截至2025年7月底账面值达16.63亿元,若上市失败可能触发赎回义务,引发流动性危机 [5] - 公司亏损部分归因于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和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等非现金因素 [4] 面临的挑战与转型压力 -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对事故车拍卖行业带来深刻变革,如事故率、维修成本和残值评估的差异,要求平台投入资源建立专业能力 [7] - 公司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交易量增长但单车收入下降,反映出在规模扩张和盈利提升之间尚未找到最佳平衡点 [7]
新股前瞻|博车网:事故车拍卖龙头博车网再冲港股 光环下的隐忧与挑战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3:54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9月30日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此为年内第二次,首次提交招股书为2月21日,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复星国际资本 [1]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事故车拍卖平台,2024年交易量市场份额为31.4%,同时也是中国第三大B2B二手车拍卖平台,市场份额约12.0% [2] - 公司核心业务为线上线下一体化拍卖平台,连接上游车源方(如保险公司)与下游买家(如认证修理厂)[2]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3.8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26亿元,但增速从2023年的33.5%急剧放缓至2024年的1.5% [3] - 报告期内公司录得亏损,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七个月亏损分别为1.80亿元、1.22亿元、0.36亿元和0.56亿元,累计亏损达3.94亿元 [5] - 公司毛利率呈现波动下行趋势,从2023年的49.9%下降至2025年前七个月的39.2% [6] - 公司强调“经调整净利润”表现良好,报告期内分别为0.11亿元、0.42亿元、0.51亿元和0.27亿元 [5] 核心业务运营指标 - 事故车拍卖及配套服务是公司核心业务,占2024年营收的52.5% [4] - 事故车拍卖数量从2022年的68,166辆增长至2024年的117,151辆,增幅72%,但单台均价从4.27万元跌至3.76万元,2025年前七个月进一步下滑至3.73万元 [4] - 事故车总交易额(GTV)从2022年的29.0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7.99亿元,但在2024年下降至44.09亿元 [5] 行业前景与市场格局 - 中国事故车拍卖量从2019年的约20.6万辆增长至2023年的34.5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13.8%,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86.7万辆,2023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0.2% [7] - 2023年美国事故车拍卖量接近700万辆,约为中国的20倍,而两国汽车保有量相近,揭示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 [7] - 行业竞争格局集中,2023年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市场份额约56%,公司以31.3%的份额位居第一 [8] 财务状况与资本结构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高达17.21亿元,较2022年的16.46亿元进一步攀升 [6] - 向优先股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被列为负债,截至2025年7月底账面值达16.63亿元,若上市成功将转为权益,若失败可能触发赎回义务 [6]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公司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交易量增长但单车收入下降,反映出规模扩张与盈利提升之间的失衡 [8] -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事故车拍卖行业带来变革,在事故率、维修成本和残值评估方面存在差异,对公司专业能力建设提出挑战 [8] - 公司增长急剧放缓,亏损幅度在2025年前七个月重新扩大 [3][5]
博车网冲刺港股:靠拍卖事故车及二手车7个月营收2.9亿,亏5560万
36氪· 2025-10-09 19:21
公司业务与行业定位 - 公司是一家事故车拍卖平台,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解决事故车交易因缺乏标准化、价格受新车/二手车价格、损坏程度及配件价格等多因素影响而带来的复杂性 [1] - 公司通过其平台及专有的E-Pricing和E-Value系统,利用海量实时交易数据为事故车提供快速估值,旨在提升行业运营效率、交易透明度和价值发现速度 [3][5] - 事故车交易价值链中的上下游参与者(车源方和买家)在评估事故车价值时面临重大挑战,公司的服务旨在应对这些挑战 [1] 财务业绩表现 - 营收从2022年的3.8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18亿元,并在2024年达到5.26亿元,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5] - 毛利从2022年的1.7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59亿元,但2024年略微下降至2.44亿元 [5] - 运营利润改善显著,从2022年的27万元增至2023年的4431万元,并进一步增至2024年的5153万元 [5]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的期内亏损持续收窄,从2022年的-1.8亿元、2023年的-1.2亿元,大幅收窄至2024年的-3644万元 [5] - 2025年前七个月营收为2.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83亿元略有增长;但毛利下降至1.14亿元(上年同期为1.29亿元),运营利润下降36%至1769万元(上年同期为2772万元),期内亏损扩大至5560万元(上年同期为1306万元) [6]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利润 - 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呈现增长态势,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1116万元、4160万元、5130万元 [8] - 2025年前七个月经调整净利润为2739万元,略高于上年同期的2566万元 [8] 收入构成分析 - 车辆服务(包括事故车拍卖、二手车拍卖及其他服务)是主要收入来源,但其占总收入比例从2023年的87.9%下降至2024年的78.5%,并在2025年前七个月进一步降至69.7% [7] - 事故车拍卖及配套服务收入占比显著下降,从2023年的64.2%降至2024年的52.5%,并在2025年前七个月降至46.2% [7] - 二手车拍卖及配套服务收入占比相对稳定,2023年为21.7%,2024年为23.9%,2025年前七个月为19.4% [7] - 车辆经销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从2023年的12.1%增至2024年的21.5%,并在2025年前七个月达到30.3% [7]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状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4.37亿元,流动负债总额为21.58亿元,流动负债净额为-17.21亿元 [9] - 同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237万元 [10] - 2025年前七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599万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51万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094万元 [10] 融资历史与股权结构 - 公司经历多轮融资:2015年5月A系列融资9450万元,2015年12月B系列融资2.016亿元,2017年8月C系列融资3.666亿元,2021年2月C1系列融资6.51亿元(投后估值29.97亿元),2022年2月C2系列融资1.03亿元(投后估值31.7亿元) [13] - IPO前,创始人陈健鹏通过Rich Winner Limited持股25.53%,为主要股东;其他重要股东包括TR Restore(持股11.74%)、NewQuest(持股10.14%)、上海锐望(持股5.72%)、DeXXully Limited(持股5.32%)及昌畦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4%)等 [14][16][17]
新股消息 | 博车网二度递表港交所 2024年国内事故车拍卖市场份额超30%
智通财经网· 2025-10-01 09:37
公司上市进展 - 博车网于9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由中信证券和复星国际资本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曾于2月21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市场地位与业务模式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事故车拍卖平台 按2024年交易量计在事故车拍卖行业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约为31.4% [3] - 公司作为媒介连接上游事故车车源方(主要是保险公司)与下游汽车买家(主要是认证修理厂和持证汽车拆解厂) [3] - 公司亦是中国第三大B2B二手车拍卖平台 按2024年拍卖量计市场份额约12.0% [3] - B2B二手车拍卖市场于2024年约占二手车总交易量的8.0% [3] 行业规模与增长潜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中国汽车保有量约3.5亿辆 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3] - 中国事故车的拍卖量从2020年约205,000辆增长至2024年的373,000辆 [4] - 2024年美国事故车拍卖量接近七百万辆 约为中国拍卖量的20倍 而汽车保有量与中国相近(约2.9亿辆) 凸显中国事故车拍卖行业巨大增长潜力 [4] - 汽车保有量老化、维修成本上升、新能源汽车普及带来的更高理赔频率等因素将推动中国事故车拍卖行业增长 [4] 客户与供应商构成 - 公司客户主要包括认证修理厂、持证汽车拆解厂、授权汽车经销商及独立二手车经销商 [4] - 公司供应商主要包括经销商集团等汽车销售业务的车辆供应商及车辆拖吊救援服务等第三方服务供应商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截至7月31日止七个月 公司收入分别约为3.88亿元、5.18亿元、5.26亿元、2.9亿元人民币 [5] - 同期 公司年/期内亏损分别为1.8亿元、1.21亿元、3643.8万元、5559.6万元人民币 [5]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毛利分别为1.72亿元、2.59亿元、2.44亿元人民币 [7]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经营利润分别为27.2万元、4431万元、5153万元人民币 [7]
新股消息 博车网港股IPO招股书失效
金融界· 2025-08-21 11:2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事故车拍卖平台 按2023年交易量计在行业中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达31.3% [1] - 公司通过估值基础设施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拍卖模式连接上游事故车车源方(主要为保险公司)与下游买家(主要为认证修理厂和持证汽车拆解厂) [1] - 公司是行业唯一能提供覆盖事故车拍卖全流程的全链条拍卖及配套服务的平台 [1] 公司运营与发展历程 - 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持续致力于提升事故车拍卖行业的运营效率及交易透明度 [1] - 公司配套服务覆盖拍卖全流程 旨在优化事故车及二手车交易流程 缩短交易周期并提升用户体验 [1] 资本市场动态 - 公司港股招股书于2024年8月21日失效 该招股书最初于2024年2月21日由中信证券和复星国际资本作为联席保荐人递交 [1]
博车网港股IPO招股书失效
智通财经· 2025-08-21 10:25
公司上市进展 - 博车网港股招股书于2025年2月21日递交 2025年8月21日因满6个月失效[1] -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复星国际资本[1] 行业地位与商业模式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事故车拍卖平台 2023年交易量市场份额达31.3%[2] - 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拍卖模式 连接上游保险公司与下游认证修理厂及持证汽车拆解厂[2] - 是唯一提供覆盖事故车拍卖全流程全链条服务的事故车拍卖平台[2] 业务特点与发展历程 - 自2014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提升行业运营效率及交易透明度[2] - 配套服务覆盖拍卖全流程 旨在优化交易流程并缩短交易周期[2]
新股消息 | 博车网港股IPO招股书失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1 10:21
公司上市进展 - 博车网港股招股书于8月21日失效 该招股书于2月21日递交 中信证券和复星国际资本担任联席保荐人[1] 行业地位与商业模式 - 公司是中国最大事故车拍卖平台 2023年交易量市场份额达31.3%[2] - 平台连接上游保险公司与下游认证修理厂、持证汽车拆解厂 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拍卖模式[2] - 是行业唯一能提供全链条拍卖及配套服务的平台 覆盖事故车拍卖全流程[2] 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持续提升行业运营效率与交易透明度[2] - 配套服务优化事故车及二手车交易流程 有效缩短交易周期并提升用户体验[2]
财务与运营风险暴露,冲刺港股的博车网没有护城河
金融界· 2025-05-22 15:37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国内事故车拍卖市场领导者 市场份额达31.3% 年成交超10万辆 正冲刺港股IPO 但面临商业模式缺陷 财务表现不佳 资本运作不透明及行业结构性挑战等多重困境 [1][9][18] 财务表现 - 营收增长乏力:2022年营收3.88亿元 2023年5.18亿元同比增长33.6% 但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仅4.04亿元 增速骤降至3.32% [1] - 持续亏损后微弱盈利:2022年亏损1.8亿元 2023年亏损1.21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勉强盈利142.5万元 [1] - 盈利依赖成本削减: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6.78% 一般及行政开支减少7.25% 研发投入减少14.35% 合计节省0.12亿元 [2] - 毛利率下滑: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的49.9%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47.3% [3][14] - 事故车业务收入萎缩:核心业务事故车拍卖及配套服务收入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2.59亿元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2.18亿元 营收占比从66.3%降至54% [2][3] - 现金流恶化: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1.25亿元骤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545.6万元 降幅超95% [5] - 资金链紧张: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59亿元 负债净额达12.97亿元 [5] 业务运营 - 事故车交易量增速放缓:事故车拍卖总数从2022年6.82万辆增至2023年10.81万辆(增长58.6%) 但2024年前三季度仅8.74万辆 增速降至10.9% [10][11] - 事故车交易额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事故车总交易额32.82亿元 低于上年同期的35.26亿元 [4][11] - 平均拍卖价格下跌:事故车平均拍卖价从2023年的4.44万元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3.76万元 [4][11] - 二手车业务难补缺口:二手车拍卖及配套服务收入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7852.8万元增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9240.3万元 但无法抵消事故车业务下滑 [3][4] - 用户规模萎缩:活跃会员数量从2023年的99100名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77000名 同比减少10.6% [14] - 用户复购率下降:会员复购率从2023年的74.1%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70.7% [14] 行业与竞争 - 新能源汽车冲击市场:新能源事故车大量涌入 呈现"量多价低"特征 直接压低整体拍卖价格 [2][13] - 新能源车损失率更高:新能源车损失率比燃油车高1.5至2倍 维修成本更高 更易被推定为全损车 [13] - 上游车源依赖度高:2022-2024年前三季度 58%-71.4%的事故车交易来自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等上游车源方 合约多为一年期 缺乏稳定性 [9] - 车源方自建平台风险:2022年某大型保险公司自建拍卖平台 导致公司车源流失 [10] - 事故车市场规模有限:2023年中国事故车拍卖量34.5万辆 市场规模86.7亿元 预计2028年达86.7万辆 年复合增长率超20% [12] - 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车辆损坏程度、维修历史等信息不透明 增加交易成本及纠纷风险 [12] 资本运作 - 融资历史:2015-2022年完成5轮融资 累计获14.16亿元资金支持 投资方包括TPG、复星国际、平安保险等 [5][6] - 估值增长停滞:2022年2月C2轮融资后估值31.7亿元 增长趋势不明显 [5] - 大规模股份回购:2020年至今累计回购股份支付近6亿元 占累计募资总额42.37% 多数回购对象未披露 [6] - 估值操纵嫌疑:2025年1月以5.882元/股价格支付3600万元回购股份 使估值从31.7亿元骤升至60亿元 [8] 风险与挑战 - 应收账款激增:2024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余额3781.8万元 同比暴增227% [4] - 商誉减值风险: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账面商誉2.95亿元 占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合计数的35.7% 其中2.32亿元来自收购SDIC及丰顺路宝 [13] - 用户投诉与诉讼高发:黑猫投诉平台涉及隐瞒车辆瑕疵、过户问题、欺骗性销售等投诉 司法案件中43.14%为拍卖合同纠纷 [14][16][18] - 产业链控制力弱:公司本质为上游车源方的"处置附庸" 对上下游议价能力有限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