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车模式

搜索文档
昔日造车新势力冠军遭经销商堵门,LOGO设计费被爆高达5亿
凤凰网财经· 2025-04-14 22:23
公司现状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营收135.55亿元,净亏损68.67亿元,2021-2023年累计亏损约183亿元,毛利率跌至-18% [2] - 2023年交付量同比下滑16%,成为头部新势力中唯一销量负增长的企业 [2] - 2024年销量同比暴跌40%,2025年1月销量仅110辆,2-3月数据未公开 [4] - 截至2023年总负债近100亿元,其中供应商债务占大部分,拖欠员工补偿及应付款项近4亿元 [6]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调整 - 原CEO张勇2024年离职,由创始人方运舟接任CEO,张勇仍担任顾问并负责融资 [1][7] - 2024年启动全员降薪50%及裁员,承诺N+1赔偿但多数员工遭遇欠薪 [6] - 方运舟提出战略转型:2025年毛利率转正,2026年整体盈利,目标实现国内外销量各占50% [8] 融资与资本运作 - 公司成立至今完成10轮融资,总额达228亿元,投资方包括宁德时代、360集团等 [4] - 计划通过港股IPO续命,E轮融资30亿元原定2025年3月交割但因高债务风险延期至4月 [6] - 供应商债转股方案拟将70%债务转为母公司股权 [6] 产品与市场策略 - 早期凭借哪吒V系列7万元低价策略抢占网约车市场,2022年交付15万辆登顶新势力榜首 [2] - 品牌力与产品力受质疑,内部重营销轻研发,多次"硬蹭式"营销未带动长期增长 [7] - 2024年起重点转向海外市场,海外销量占比近50%,覆盖东南亚、南美等184家渠道 [7] 海外扩张挑战 - 海外布局依赖中国零部件空运,玻利维亚工厂单台运输成本高企且未获整车认证 [10] - 计划复制小米印度模式但资金受限,30亿融资中大部分需用于还债 [10] - 印尼等市场竞争白热化,低价策略能否突破存疑 [10] 历史对比与行业反思 - 公司轨迹被类比贾跃亭法拉第未来,但差异在于哪吒通过低价获销量却未建立护城河 [5] - 行业反思资本退潮后暴露的运营问题,低价策略难持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