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标准化

搜索文档
统一标准打通了产业链的“任督二脉”
新华日报· 2025-08-28 07:43
产业链标准化政策推进 - 江苏省围绕50条重点产业链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 优化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发挥标准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 [1]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实施标准稳链重大标志性项目 江苏参与集成电路等标准稳链项目 发布《芯粒互联接口规范》等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 [1] 集成电路产业标准突破 - 通过统一芯粒间数据传输机制和接口协议核心规范 解决不同供应商及工艺节点芯粒的互联互通难题 [2] - 标准在"标准-产业链-安全"三大维度推动产业变革 为国产芯粒配备"通用接口" [2] 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化 - 实施GB/T 27930标准后 星星充电实现与比亚迪 蔚来等100余家车企协议互通 充电成功率提升至99.7% [2] - 江苏省90%公共充电桩已完成协议互通改造 实现跨品牌充电 [2] - 省新能源汽车光储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呼吁企业积极参与充电机器人及无线充电领域团体标准与地方标准制定 [1] 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效益 - 无锡威孚氢隆动力参与10余项氢燃料电池标准研究 对外提升技术实力信誉度 对内倒逼技术工艺更新实现降本提质 [3] - 徐工主导参与制定18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包括GB/T 44257《电动土方机械用动力电池》等零部件标准 明确上下游交付规范 [4] 标准化带动产业集聚 - 标准实施推动弗迪 玖行 睿控等新能源配套企业落户徐州 为徐工提供稳定配套 完善地区新能源产业链 [4] - 汽车芯片领域通过AEC-Q车规标准认证建立供应链门槛 地方政府借此打造汽车电子产业园 形成研发到检测的产业链闭环 [5] 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实践 -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制定《叉车车载智能终端产品规范》团标 完成超1.1万台叉车数字化改造 服务企业超6800家 [6] - 汇聚17家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 促进产业链 创新链与标准链深度融合 [6] 标准化建设现存短板 - 芯粒间互联接口 兼容性 可测性与可靠性等标准需重点突破 是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 [7] - 工程机械行业新能源零部件接口 智能化分级定义 二手设备评价等环节缺乏统一标准 [7] - 氢燃料电池产业面临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标准 加氢站建设标准缺失问题 [7] 国际标准合作与拓展 - 越南国家标准中心与中认国创检测签署认证互认协议 降低新能源产品出口越南合规成本与周期 [8] - 江苏省将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提高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 掌握全球标准话语权 [8]
江苏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提升工程——统一标准打通了产业链的“任督二脉”
新华日报· 2025-08-28 07:16
核心观点 - 江苏省通过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提升工程 围绕50条重点产业链优化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发挥标准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1] - 标准制定解决产业链互联互通难题 如芯粒互联接口规范实现不同供应商芯粒的互联互通 充电协议标准使充电成功率提升至99.7%[1][2] - 标准从技术规范演变为竞争利器 企业通过参与标准制定提升技术信誉度和内部工艺水平 实现降本提质[3] - 龙头企业主导标准制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如徐工制定182项标准吸引新能源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链闭环[4][5] - 部分关键领域仍存在标准短板 如芯粒互联可靠性 新能源零部件接口 氢燃料电池零部件及加氢站建设标准需重点突破[6] - 推动标准制度型开放 通过国际检测认证互认降低出口合规成本 目标提高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7] 产业链标准制定进展 - 泰州市标准化院起草生物医药和农副食品深加工产业链标准图谱及体系 促进上中下游标准衔接[1] -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光储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充电机器人及无线充电领域团体标准与地方标准制定[1] - 发布《芯粒互联接口规范第1部分:总则》等5项芯粒互联接口规范国家标准 完善集成电路标准体系[1] - 江苏省90%公共充电桩完成协议互通改造 实现跨品牌充电[2] - 苏州制定《叉车车载智能终端产品规范》团标 完成超1.1万台叉车数字化改造 服务超6800家企业[5] 标准实施成效 - 芯粒互联接口标准统一数据传输机制和接口协议 解决不同供应商 工艺节点芯粒互联互通难题[2] - GB/T 27930标准实现与比亚迪 蔚来等100余家车企协议互通 充电成功率提升至99.7%[2] - 企业参与10余项氢燃料电池标准制定 形成技术实力金字招牌 赢得客户信任并倒逼技术工艺更新[3] - 徐工主导制定18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明确上下游交付规范 为产业链协同发展夯实基础[4] - 标准实施吸引弗迪 玖行 睿控等新能源配套企业落户徐州 完善地区新能源产业链[4] 标准短板与挑战 - 芯粒间互联接口 兼容性 可测性与可靠性等标准需重点突破 是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6] - 工程机械行业新能源零部件接口 智能化分级定义 二手设备评价等环节缺乏统一标准[6] - 氢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标准 加氢站建设标准仍是产业发展瓶颈[6] - 需加快加氢核心装备国产化 推动技术降本 明确加氢站安全监管部门 统一区域标准[6] 标准化战略方向 - 越南国家标准中心与质量研究院签署检测认证互认协议 降低新能源产品出口合规成本与周期[7] - 推动技术标准转化应用 打通生产 分配 流通 消费全链条标准化建设[7] - 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 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7] - 引导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 专利 标准联动创新[7] - 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提高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