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机器人

搜索文档
统一标准打通了产业链的“任督二脉”
新华日报· 2025-08-28 07:43
产业链标准化政策推进 - 江苏省围绕50条重点产业链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 优化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发挥标准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 [1]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实施标准稳链重大标志性项目 江苏参与集成电路等标准稳链项目 发布《芯粒互联接口规范》等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 [1] 集成电路产业标准突破 - 通过统一芯粒间数据传输机制和接口协议核心规范 解决不同供应商及工艺节点芯粒的互联互通难题 [2] - 标准在"标准-产业链-安全"三大维度推动产业变革 为国产芯粒配备"通用接口" [2] 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化 - 实施GB/T 27930标准后 星星充电实现与比亚迪 蔚来等100余家车企协议互通 充电成功率提升至99.7% [2] - 江苏省90%公共充电桩已完成协议互通改造 实现跨品牌充电 [2] - 省新能源汽车光储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呼吁企业积极参与充电机器人及无线充电领域团体标准与地方标准制定 [1] 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效益 - 无锡威孚氢隆动力参与10余项氢燃料电池标准研究 对外提升技术实力信誉度 对内倒逼技术工艺更新实现降本提质 [3] - 徐工主导参与制定18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包括GB/T 44257《电动土方机械用动力电池》等零部件标准 明确上下游交付规范 [4] 标准化带动产业集聚 - 标准实施推动弗迪 玖行 睿控等新能源配套企业落户徐州 为徐工提供稳定配套 完善地区新能源产业链 [4] - 汽车芯片领域通过AEC-Q车规标准认证建立供应链门槛 地方政府借此打造汽车电子产业园 形成研发到检测的产业链闭环 [5] 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实践 -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制定《叉车车载智能终端产品规范》团标 完成超1.1万台叉车数字化改造 服务企业超6800家 [6] - 汇聚17家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 促进产业链 创新链与标准链深度融合 [6] 标准化建设现存短板 - 芯粒间互联接口 兼容性 可测性与可靠性等标准需重点突破 是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 [7] - 工程机械行业新能源零部件接口 智能化分级定义 二手设备评价等环节缺乏统一标准 [7] - 氢燃料电池产业面临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标准 加氢站建设标准缺失问题 [7] 国际标准合作与拓展 - 越南国家标准中心与中认国创检测签署认证互认协议 降低新能源产品出口越南合规成本与周期 [8] - 江苏省将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提高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 掌握全球标准话语权 [8]
探访品牌一线 看山东如何“链”成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基地
中国青年报· 2025-08-21 19:44
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 山东省将产业链记者见面会搬进中国重汽莱芜智能工厂 展示新能源重卡黑灯工厂和国内首条AGV柔性总装线 体现汽车产业大省向新能源加速转型的坚实步伐[1] - 4家产业链核心企业负责人介绍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质产品 围绕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重要基地共话产业发展新趋势和绿色出行新未来[3] 中国重汽产业链角色与技术突破 - 中国重汽作为山东省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 对上下游产业链有巨大带动作用 向上整合核心零部件 向下拉动配套企业发展 加速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3] - 公司实现全场景覆盖与核心系统自研自控 突破新能源商用车高压电控系统 高效电驱动系统等一批卡脖子技术 带动整个新能源产业生态在山东落地生根[3] 丰元锂能电池材料技术优势 - 丰元锂能开发出压实密度超过2.6g/cm³的磷酸铁锂材料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该材料有助于提高锂离子传输效率 是电池实现快充的重要基础[4] - 该技术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超快充速度 同时提升电池体积能量密度 实现1000公里长续航 产品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实现量产[4] 魏桥汽车轻量化技术突破 - 魏桥汽车是全球唯一同时具备铝全产业链 整车制造与回收再生能力的汽车企业 依托铝产业优势形成轻量化 绿色化 智能化特色产业集群[5] - 下一代极石产品铝材料占比将提升至50% 白车身重量降低15% 扭转刚度提高11% 续航提升10% 铝材料的高保值易回收特性带来经济性和减碳价值[5] 特来电充电网络生态建设 - 特来电充电网通过每次充电对车辆和电池进行大数据体检 建立安全模型防患于未然 保障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安全[6] - 公司布局无人驾驶时代充电机器人 智能共享超充2.0时代 以及充电网 微电网 储能网形成的虚拟电厂新时代 为产业未来打开巨大想象空间[6]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 从上游电池正极材料到中游智能网联汽车再到下游安全智慧充电网 山东形成完整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图景[6] - 龙头企业与优势产品为山东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重要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为高质量发展装上新引擎提供新动能[6]
别让电量拖后腿!小夫充电让能源随你 “闯”
搜狐网· 2025-08-12 16:49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高速上疾驰,仪表盘上的电量指针不断下降,红得刺眼,心里急得像火 烧,好不容易看到服务区,却发现充电队伍排得像长龙,一眼望不到头,只能在焦躁中慢慢等待;兴致 勃勃地去野外露营,架起相机想拍下绝美的星空,可设备却突然"罢工"断电,那份失落感瞬间淹没了所 有的兴致;开车去商场逛街,在停车场里绕了一圈又一圈,就是找不到空闲的充电桩,仿佛在和充电桩 玩一场无休止的捉迷藏……这些扎心的场景,是不是让你对每一次出行都多了几分犹豫和顾虑?续航焦 虑,早已像一道"隐形枷锁",牢牢束缚着现代人的出行脚步。 但现在,有了小夫充电,这一切令人头疼的状况都将成为过去。 充电机器人,更是把补能变成了一件"动口不动手"的轻松事儿。只需在手机APP上轻轻一点,发出充电 指令,它就会凭借着精准的智能导航,自己找到你的车。然后自动完成对接,整个充电过程全程无人操 作。你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在车里刷会儿剧、和朋友聊聊天,不知不觉中,电量就已经满格,让你轻松 告别等待的烦恼。 从最初的研发设计,到最终的生产制造,小夫充电始终盯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让电量不再成为阻碍你出 行的绊脚石。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 ...
挚达科技:3年累亏逾3亿、负债率900%,家充桩一哥“三递表”
智通财经· 2025-07-27 12:28
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行业概况 - 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1790万辆,预计2030年增至549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20.2% [1] - 2020-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解决方案总收入从15亿元增至14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75.3% [1] - 全球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量从2020年40万台增至2024年57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93.2%,预计2029年达1440万台,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20.3% [13] - 中国家用充电桩市场增速预计为15.1%,南美洲、中东及东南亚增速超50% [13] 挚达科技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0年,2022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产品+服务+数字化平台"三位一体解决方案 [2] - 产品包括家用充电桩、充电机器人、EMS能源管理系统,服务网络覆盖中国360个城市 [2] - 2025年一季度收入结构:产品销售占比67%,服务收入占比33% [2] - 全球累计出货130万台家用充电桩,中国累计出货120万台,覆盖22个国家 [3] - 服务中国十大汽车制造商中的七家 [3]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全球家用充电桩销量市场份额9.0%,排名第一;销售额市场份额5.7%,排名第四 [4] - 中国家用充电桩销量市场份额13.6%,销售额市场份额10.3%,均排名第一 [4] - 中国家用充电桩市场前五大企业合计份额49.1% [6]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江苏公司A(10.7%)、广东公司C(9.7%)、上海公司D(7.8%)等 [6] 财务表现与经营策略 - 2022-2025年一季度累计亏损3.36亿元,其中2024年亏损2.36亿元 [7] - 毛利率从2022年20.4%降至2024年14.9%,2025年一季度回升至16.5% [7][12] - 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充电桩均价从2023年791.4元/台降至2025年一季度780.3元/台,同期销量增长128.9% [8][9] - 2022-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3.44亿元,资产负债比率从82.2%攀升至900.3% [10][11][12]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收入9.4%,拥有179项专利及申请 [15] - 推出充电机器人及EMS解决方案,2025年发布新一代蛇形智能充电机器人"灵蛇SmartLink" [15]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1.9%提升至2024年12.1% [16] 未来发展计划 - 募资用途包括海外扩张、研发投入和潜在并购 [13] - 计划建设海外生产基地、拓展销售网络 [13] - 重点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优化成本结构 [15] - 加速全球化布局,减少对国内市场依赖 [16]
知行科技(01274.HK)联袂地瓜机器人,锚定千亿级具身智能控制器市场
格隆汇· 2025-07-24 17:59
战略合作与产品布局 - 知行科技(01274)与地平线旗下深圳地瓜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基于RDK S100P平台的机器人控制器iRC100,由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主导推进 [1] - iRC100采用单一SoC整合CPU+BPU+MCU架构,具备137K DMIPS CPU算力、128TOPS BPU算力和6K+ DMIPS运动控制算力,实现异构协同与实时响应 [3] - 公司通过收购小工匠机器人获得智能一体化关节技术,该部件占人形机器人总成本50%,已研发三款可量产产品 [4] - 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完成充电机器人全链路功能验证,形成"关节+控制器+整机"多产品线布局 [4][9] 技术优势与产业协同 - 公司将车规级量产经验迁移至机器人领域,iRC100提供涵盖硬件设计至AI模型部署的全栈解决方案 [3] - 小工匠机器人的RV减速器采用小型化与电机一体化设计,提升可靠性和寿命 [4] - 产品架构创新解决传统X86+AI芯片方案协同复杂、实时性差的痛点,符合国家自主化技术政策导向 [7] 行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以23%年增速扩张,未来四年翻倍,占全球份额超40% [6] - 具身智能被列入国家未来产业重点方向,2024-2025年政策持续推动"机器人+"应用和核心部件自主化 [6][7] - 行业组件价格下降和产量提升将推动人形机器人成本降低,车规级技术迁移可压缩落地成本 [7] 战略规划与未来展望 - 公司"部件+整机"战略清晰,计划年内推出iRC100控制器,布局制造、物流、服务等场景 [9] - 掌握核心控制器技术的企业有望主导产业生态构建 [9]
知行科技与地瓜机器人携手打造iRC100,要做第一家具身智能控制器公司
IPO早知道· 2025-07-22 11:02
合作与产品开发 - 知行科技与地平线附属公司地瓜机器人达成合作意向 拟共同开发基于RDK S100P智能计算平台的机器人控制器艾摩星iRC100 提供软硬一体化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2] - 艾摩星iRC100采用通用平台架构 支持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及VLA等前沿算法 涵盖小脑及大脑功能 并支持BEV Transformer部署 同时覆盖多种接口及总线 满足各类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传感器、执行器接入需求 [2] - 通过复用知行科技的车规级量产经验和车端供应链优势 结合地平线征程®6系列技术积累 艾摩星iRC100将形成高性能、高可靠性且具成本竞争力的市场优势 为具身智能产品量产提供高性价比主控制器解决方案 [3] 技术架构与行业痛点 - 主控制器是具身智能体的核心 承担传感器、执行器信息数据交互中心和多模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算法的运行环境 [6] - 行业此前多采用X86+AI芯片的控制器设计 存在芯片间协同复杂、实时响应受限等痛点 面向量产需基于单SoC实现大小脑一体化 [6] - 地瓜机器人RDK S100P在单一SoC上整合CPU+BPU+MCU 为大脑提供137K DMIPS CPU算力和128TOPS BPU算力 为小脑提供6K+ DMIPS算力 支持异构协同与"感知+决策+行动"一体化 [6][7] 战略布局与业务拓展 - 合作标志知行科技业务拓展至具身智能主控制器领域 构建核心部件和应用端双线并进的战略布局 [7] - 知行科技2025年初切入具身智能领域 成立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 已形成智能一体化关节、主控制器、BEV感知算法等核心软硬件技术能力 [7] - 艾摩星机器人2024年5月签署协议拟收购小工匠机器人大部分股份 后者拥有60+项知识产权 其智能一体化关节是机器人领域价值量最高的核心部件 [9] 产品验证与未来计划 - 艾摩星机器人2024年6月完成首个具身智能产品"充电机器人"全链路功能验证 可高可靠完成充电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11] - 公司计划年内推出iRC100主控制器 基于知行科技在算法、软硬一体及量产方面的积累 构建跨领域协同创新 为AI+竞争储备势能 [11]
“汽车+AI+机器人”三箭齐发,知行科技单日飙涨23%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23:14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知行科技股价于7月10日放量大涨23 31% 最新市值为42 2亿港元 [1] - 公司30天内累计获得14款车型定点 包括6月初9款商用车平台化定点和7月10日新增的5款车型定点 [1] 业务进展与客户合作 - 公司收到某头部自主品牌5款车型定点函 将提供iDC辅助驾驶域控和iFC前视一体机等多种解决方案 [1] - 新定点项目包含基于地平线征程6M芯片的ADAS解决方案 实现轻量化城区功能的高阶行泊能力 [1] - 公司再次获得地平线征程6M平台定点项目 基于成熟量产能力和海外合规经验保障车型出海 [1] - 公司被选定为某头部自主品牌主力车型的组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 推动国产大算力芯片落地 [2] 技术布局与产品体系 - 公司已形成覆盖多种计算平台的模块化开发服务体系 支持低中高阶行泊功能 [1] - 基于地平线J6M自研端到端城区方案 并在底软硬件制造上形成平台化开发应用能力 [2] - 地平线J6M是国产大算力端侧芯片 128TOPS算力支持城区辅助驾驶功能 [2] 机器人业务拓展 - 公司旗下艾摩星机器人将收购小工匠大部分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加速机器人技术积累 [2] - 艾摩星机器人完成首个具身智能产品"充电机器人"全链路功能验证 实现插枪充电拔枪自动化 [3] - 公司协同艾摩星加速小工匠机器人产业化 结合大模型算法实现AI+机器人场景落地 [3] 战略协同与未来规划 - 公司高性能辅助驾驶产品与充电机器人深度融合 构建"行—泊—充"智能化服务闭环 [3] - 公司通过投融资软硬件设计供应链协同 加速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和场景应用 [3]
特来电微电网亮相SNEC光伏展 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动能
经济观察网· 2025-06-13 09:48
展会亮点 - 特来电在SNEC国际光伏与储能展览会上展示"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三网融合体系 [1] - 微电网技术及其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关键作用成为展会焦点 [1] - 公司充分展现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与前瞻布局 [1] 充电技术 - 兆瓦级智能群充系统最高支持4000kW功率池 可灵活调配电网容量与充电需求 [1] - 液冷充电终端为乘用车提供最高1000kW功率 5分钟可充80度电 增加续航约600公里 [1] - 针对公交与物流车推出的充电弓和充电机器人分别实现1000kW和1600kW兆瓦级充电能力 [1] 微电网方案 - 展示"光-储-充-放-检"一体化微电网方案 融合充放电终端、光伏车棚及梯次电池储能系统 [1] - 通过自主研发的微电网控制器与能量云平台高效聚合电动汽车充放电、光伏发电等资源 [1] - 显著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并降低储能成本 [1] - 截至2024年底 已在全国140多个城市部署超800个新能源微电网电站 [1] 虚拟电厂 - 虚拟电厂平台创新聚合分散资源 深度参与电网需求响应、调峰调频及电力交易 [2] - 长春、邯郸等地的实践验证其高效调度能力 [2] - 在为电网提供灵活资源的同时为参与者创造可观收益 [2] - 标志着我国分布式能源规模化运营取得关键突破 [2] 未来规划 - 公司表示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 [2] - 将携手全球伙伴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应用 [2] - 为构建清洁低碳的全球能源体系注入动能 [2]
机器人业务新进展 知行科技(01274)布局“行-泊-充”闭环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22:46
公司战略与业务进展 - 知行科技以构建商业闭环为战略核心 率先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场景中落地机器人业务 [1] - 公司旗下艾摩星机器人完成首个具身智能产品"充电机器人"的全链路功能验证 该机器人能高可靠完成插枪 充电 拔枪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1] - 从成立机器人公司到产品功能验证仅用时不到三个月 体现快速商业化能力 [1] 技术突破与产品特性 - 充电机器人需解决三大技术挑战:复杂光照条件下精准识别充电口姿态 稳定握持数公斤重充电枪并适应线缆变负载特性 精确控制插拔力度 [1] - 关键技术突破包括:强鲁棒性感知模型实现不同车型充电口的快速定位 渐进式运动控制流程(粗预瞄→精预瞄→插对齐) 六维力控反馈系统保障动作精准度 [2] - 技术基底来自知行科技的感知算法积累及兄弟公司小工匠机器人的关节硬件与智能控制算法 [1] 产品研发与生态协同 - 公司正加速研发充电机器人核心部件:高效定制化机械臂与中央域控制器 以提升产品智能化与性价比 [2] - 产品将与知行科技高性能辅助驾驶体系深度融合 构建覆盖"行-泊-充"全流程的智能化服务闭环 [2]
福龙马20250528
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环卫装备行业、无人环卫装备行业 - 公司:福龙马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整体业绩与业务情况 - 2024 年营收 50.4 亿元,归母净利润 1.45 亿元,环境服务板块收入 38.24 亿元,智能装备板块受财政影响收入 10.78 亿元[2][3] - 累计在手合同总金额 347.3 亿元,待履行合同金额 195.86 亿元,为未来业绩提供支撑[2][3] 无人环卫车业务发展 - 发展历程:2018 年开始布局小型智能环卫装备,2020 年疫情期间将相关技术应用到无人环卫设备,从油车转变为电车,再进化到滑板底盘重新设计产品,目前主推 L4 级别 SD15 和 L2 级别 SD22[3][4][5] - 销售情况:2024 年无人环卫车销量 54 台,对外销售约 20 - 30 台,主要客户为政府部门和园区,推广区域集中在财政较好地区;预计 2025 年销量显著增长,今年一季度 SD15 和 SD22 型号订单情况有所改善[2][9][10][22] - 售价与毛利率:售价区间 30 万至 60 万元,高于传统环卫车,随着零部件价格下降和成本摊销,售价有望降低;毛利率平均在 20% - 23%以上,高于传统环卫车,但整体板块尚未盈利[2][6][7] - 替代人工情况:理想测算一台无人环卫车可替代约 6 个人工,实际应用中约替代 3 个人工,受工况条件和算法迭代影响[2][8] - 市场空间与市占率:目前无人环卫车辆市场总量约 3000 台,公司市占率约 3%,市场空间广阔,无人化处于早期阶段但增速快[3][16] 行业政策与环境 - 路权开放:无人环卫车最初应用于非公开道路,随着发展路权开放问题变得重要,深圳和北京正在申请公开道路测试权限,上海、杭州等地也在逐步开放自动驾驶测试牌照[3][13] - 市场挑战:面临政策落地、技术匹配和市场教育等挑战,预计 3 到 5 年达到类似电动化替代量水平[3][18][19] - 商业模式:未来可能由政府和环卫服务企业主导,采用硬件加软件一次性收费,并提供运营维护服务[3] 公司研发与合作 - 自主研发:硬件和软件均为自主研发,滑板底盘自制,年产能达 3000 台套[3][14][15] - 合作情况:与外部团队进行技术联合开发,共享专利;与华为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方面有合作,但尚未签署正式协议[3][4][30] 其他业务情况 - 传统环卫车:价格在 5 万至 20 万元之间[31] - 海外业务:已有海外业务,以传统电动环卫装备出口为主,尚未获得海外经营牌照,希望先在国内完善产品再海外推广[29] - 新产品规划:已开发出第二版本的充电机器人并推广,物流零售、安防巡检、绿地养护机器人等仍处于概念阶段[3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无人环卫设备推广中,客户通常选择单一项目与单一企业合作,以确保运维规模效应和降低成本[25] - 高配版 SD15 可实现全流程无人化,公司提供场景布局方案,包括充电点和加水点位置[26] - 公司所有项目公司总规模超 1.5 万辆,预计未来两年达 1.8 万至 1.9 万辆,无人环卫车内部保有量约 50 多台[34] - 无人环卫车可节省人工成本,但早期购置成本高,短期内难以显著降低毛利[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