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古树

搜索文档
李青松:梁衡笔下的人文古树
中国环境报· 2025-07-11 09:29
人文古树概念与学科发展 - 梁衡首次提出"人文古树"概念并倡导设立"人文森林学"学科 旨在通过文化保护森林 同时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1] - 人文古树定义为有百年以上历史 与重大历史事件关联 兼具纵向历史里程碑和横向地理坐标属性的树木 [4] - 北京农学院2021年开设古树保护专业 涵盖本科及研究生培养 2023年《古树历史文化》教材出版 引用梁衡理论框架 [11] - 中国首部《古树名木保护条例》2025年实施 包含保护 研究 管理等30条细则 立法目的明确结合生态与文化建设 [11] 《树梢上的中国》文化影响 - 书籍收录33棵人文古树 涵盖20余种树种 关联秦始皇 林则徐等历史人物 重印3次并被列为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4] - 作品通过古树年轮解读历史事件 展现生命与文明的深层联系 多篇文章入选语文教材 覆盖数亿读者 [6] - 书中记载的古树包括版图柏 左公柳等 通过实地考察还原历史现场 形成"树史互证"的独特叙事方式 [4][6] 梁衡的实践与研究 - 历时多年跨越中国数十省份 行程数千里实地考察古树 包括海南热带雨林 黑龙江抗联遗址等极端环境 [3] - 掌握苗木嫁接技术 能识别油松(2针) 白皮松(3针) 红松(5针)等树种形态特征 专业度超越林业从业者 [9] - 成功将呼和浩特丝绵木移植北京 植株从筷子高度培育至4-5米 实现跨纬度成活案例 [8] 行业进展与学术体系 - 古树保护学科已形成完整教育体系 专业人才进入就业市场 教材编写采用"树史结合"方法论 [11] - 生态文学创作与古树研究结合 产生《树梢上的中国》《古树历史文化》等跨学科代表作 [4][11][12] - 行业从单纯病虫害防治转向文化 生态 法规多维保护 2025年条例实施标志制度性突破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