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信念

搜索文档
追忆我的舅舅乔治·何克(我和中国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24 06:03
乔治·何克生平事迹 - 乔治·何克作为国际人士投身中国抗战事业,参与发起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并开展经济救亡运动 [1] - 1938年以战地记者身份留华,是最早深入延安采访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西方记者之一 [3] - 1939年进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担任"洋秘书",后出任宝鸡凤县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 [5] - 1944年带领师生西迁至张掖山丹,创办山丹培黎学校并贯彻"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教育理念 [5] - 1945年因破伤风去世,临终遗言"把我的一切献给培黎学校" [6] 教育事业发展 - 在陕西宝鸡期间收养4名中共地下党员遗孤,亲自教授学生篮球、山歌和英语 [5] - 山丹培黎学校现已升级为培黎职业学院,延续其教育理想并培养现代青年 [6] - 牛津大学沃达姆学院以其名义设立奖学金资助中国学生,并设立"乔治·何克室"供学者使用 [6] - 多批牛津学子赴山丹交流学习,亲身体验其教育理念的当代实践 [6] 精神传承与纪念 - 传记《原上草:乔治·何克的故事》中文版于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 - 亲属访问团循其足迹重访上海、陕西、甘肃等地,向宋庆龄学校学生讲述其故事 [3][5] - 路易·艾黎为其题写墓志铭"芳草如茵",传记书名"原上草"呼应此意象 [1][2] - 作者继承其中间名"艾尔温"(意为睿智/高尚的朋友)作为精神传承的象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