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虚高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警惕!这种现象“由明转暗”
搜狐财经· 2025-05-31 18:15
行业现状 - 端午节日市场出现以海参、鲍鱼等高档食材为噱头的"天价"粽子,价格飙升至普通粽子数倍,包装奢华[1] - 部分商家为躲避监管,将"天价"粽子销售渠道从商场超市转向星级酒店、高档餐厅及社交平台,采用限量定制礼盒和虚拟礼券等打价格"擦边球"[1] - 粽子已从传统节日食品演变为人情社交和攀比炫富的工具,商家利用消费者虚荣心理通过高价和奢华包装谋取暴利[1] 监管政策 - 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遏制"天价"粽子和过度包装现象[1] - 中国消费者协会倡导简约消费,推动粽子回归节日食品属性和传统文化本源,要求企业严格遵守明码标价规定,禁止价格欺诈[3] - 监管部门需依据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和处罚[7] 法律风险 - 违反包装强制性标准的企业将面临2000-2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者罚款2-10万元[4] - 价格欺诈行为可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被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5] - 企业需遵守价格法关于明码标价、禁止哄抬价格和虚假宣传等规定[5] 消费者维权 - 消费者可通过保存发票、订单截图等证据维权[5] - 维权步骤包括与商家沟通、平台投诉与消协介入、行政投诉与司法诉讼[6] - 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三倍赔偿,依据食品安全法主张十倍赔偿[6] 监管措施 - 监管部门需重点监控高端酒店、大型商超和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7] -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市场价格波动,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7] -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通过行政约谈和政策宣讲督促企业自律,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