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伊蚊抗药性
icon
搜索文档
权威访谈|国家疾控局赴佛山工作组专家:基孔肯雅热新发病例持续下降 尚未发现后遗症
新华社· 2025-08-19 06:54
疫情防控现状 - 佛山基孔肯雅热新增确诊病例45例 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从高峰期每日600多例降至100例以内[2] - 疫情进入散发状态 防控措施成效巩固 下一步将采取更精准管控措施[2] 临床特征与预后 -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皮疹 关节痛 其中踝关节痛对患者影响最大[3] - 病程通常在1至3周内康复 佛山已收治几千例确诊病例 尚未发现后遗症病例[3][4] - 90岁以上老年患者因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需特别关注 孕妇分娩前感染可能致新生儿感染[5] 病毒传播特性 - 感染后产生针对单一血清型的免疫力 基本不会发生二次感染[5] - 病毒在蚊虫体内经过1周外潜伏期后具传毒能力 成蚊可存活1-2个月[9] - 目前未见基孔肯雅病毒经蚊子传代传播的可靠证据[9] 病媒控制措施 - 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存在抗药性突变 但抗药性属正常现象[6] - 佛山采用经药效评价实验证实有效的杀虫剂实施针对性防控[7] 全国风险分级 - 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版)》 将31个省区市及新疆兵团按风险分为四类[10] - Ⅰ类高风险地区包括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云南6省 依据伊蚊活跃期及登革热历史病例划分[10] - 风险分级反映潜在传播风险而非实际疫情发生情况[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