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工艺还原
icon
搜索文档
3米多长巨幅贺幛修复完成 这项失传已久的传统工艺成功还原
央视新闻· 2025-06-06 14:45
文物修复技术 - 体量较大的民国纺织品文物"丝绣郭子仪拜寿贺幛"经过四年修复完成,长3.49米、宽1.2米,原存于陕西洛南县博物馆,具有地方特色 [1] - 文物因实用历史遗留大面积污损和180多处病害,修复前濒临损毁边缘 [1] - 采用国际修复理念"远看一致近观有别",行距精确至1.5毫米的铺针法固定蚕丝线 [3] - 创新采用改进的精工织补技术替代传统衬布法,使用同材料同细度染色丝线按原组织结构还原缺损,指甲盖大小破损需一周修复 [5] 传统工艺还原 - 成功补配30多个垂穗流苏耗时一年,还原清宫造办处记载但已失传的双向回旋勾头编织技艺 [5][7] - 发现文物反复使用痕迹:糨糊粘贴的祝寿纸条多层残留,为研究民俗和社会发展史提供实物证据 [7][9] 清洁技术创新 - 针对大面积污染物采用复合生物酶分解技术,实现类似药物靶向治疗的效果,避免水洗导致的晕色和水渍二次损伤 [7] 跨学科研究价值 - 修复过程不仅还原文物原貌,更通过技术手段重建消失技艺,揭示器物背后的时代社会信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