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文物修复

搜索文档
3米多长巨幅贺幛修复完成 这项失传已久的传统工艺成功还原
央视新闻· 2025-06-06 14:45
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获悉,体量较大的纺织品文物"丝绣郭子仪拜寿贺幛",经过四年精心努力,已于近期修复完成。 修复过程中,不仅恢复了文物原貌,文保专家还成功还原出一项失传已久的传统工艺。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王丹:它是缎面的幛子,蚕丝线很细,但是特别容易断。用这种铺针法,把它的位置一针针 固定住,行距大概在1.5毫米,按照国际的修复理念叫作"远看一致近观有别"。 除了遵循国际修复理念,文保专家还首次采用改进的精工织补方式,对残缺部位进行修复。 这件民国时期的"丝绣郭子仪拜寿贺幛",长3.49米、宽1.2米,为陕西洛南县博物馆收藏,是具有当地特色的纺织精品。由于这件文物属于实用品,历史上留 下大面积污损,各种病害180多处,不及时修复,文物很难保存下去。如果放大看细节,会更加明白文保专家4年来细致入微的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王丹:清宫造办处的记录里有这种穗子,但是没有人会编它,我们只能做实验。它是一个两 面双向又回旋勾头的编织方式。 针对大面积污染物,文保专家创新采用复合生物酶分解,效果相当于药物的靶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