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心理专家

搜索文档
兴农评丨警惕“伪心理专家”收割焦虑父母
南方农村报· 2025-06-28 17:06
行业现象 - 短视频平台涌现大量自称"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导师"的主播,以解决抑郁、厌学、叛逆为卖点吸引家长 [6][7] - 这些主播课程售价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销量多达几百上千单 [8] - 网络心理师普遍缺乏专业资质与系统培训,但擅长利用用户心理学贩卖半吊子知识 [11][12] 商业模式 - 主播通过夸张话术、似是而非理论和"成功案例"轻易获取家长信任 [7] - 推出"一招见效""三天改变孩子""30天戒断网瘾"等速成服务精准收割焦虑父母 [12][13] - 部分主播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可能延误心理干预时机 [14][16][17] 行业问题 - 心理健康行业龙蛇混杂,家长缺乏正确认知导致盲听盲信 [19][20] - 当前服务模式无法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真正心理咨询需要系统评估和长期跟踪 [10][15] 解决方案 - 平台需加强资质审核,对心理咨询等关键词设置专业认证门槛 [22] - 应加快完善公共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专业服务可及性 [25][26] - 需加大科普力度帮助家长提高辨别能力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