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搜索文档
兴农评丨警惕“伪心理专家”收割焦虑父母
南方农村报· 2025-06-28 17:06
行业现象 - 短视频平台涌现大量自称"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导师"的主播,以解决抑郁、厌学、叛逆为卖点吸引家长 [6][7] - 这些主播课程售价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销量多达几百上千单 [8] - 网络心理师普遍缺乏专业资质与系统培训,但擅长利用用户心理学贩卖半吊子知识 [11][12] 商业模式 - 主播通过夸张话术、似是而非理论和"成功案例"轻易获取家长信任 [7] - 推出"一招见效""三天改变孩子""30天戒断网瘾"等速成服务精准收割焦虑父母 [12][13] - 部分主播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可能延误心理干预时机 [14][16][17] 行业问题 - 心理健康行业龙蛇混杂,家长缺乏正确认知导致盲听盲信 [19][20] - 当前服务模式无法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真正心理咨询需要系统评估和长期跟踪 [10][15] 解决方案 - 平台需加强资质审核,对心理咨询等关键词设置专业认证门槛 [22] - 应加快完善公共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专业服务可及性 [25][26] - 需加大科普力度帮助家长提高辨别能力 [23]
多方合力筑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
辽宁日报· 2025-06-23 09:21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 全省159家医院开设心理门诊 心理援助热线实现全覆盖[1] - 国家卫健委将2025-2027年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 重点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1] - 全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巡讲157场 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 其中进学校96场覆盖25万师生家长[1] 服务能力提升举措 - 省卫健委推动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整合"12356"心理援助热线实现全国统一号码覆盖[1] - 12356热线与共青团12355热线协同 为儿童青少年及家长提供心理支持[1] - 锦州市开展心理健康需求调研 制定"一校一策"个性化巡讲方案[2] 区域试点与协作机制 - 大连市选取中小学试点学校 建立"医教结合 预防为主"长效机制[2] - 盘锦市建立"医—家—校"联合机制 覆盖心理健康筛查 信息共享 教育辅导 危机干预四大领域[2]
专家: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要多陪伴、多倾听
中国新闻网· 2025-05-31 09:41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早期识别 -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具有逐渐发展演变过程 早期识别可及早干预并恢复正常状态 [1] - 家长老师可通过日常行为观察评估 方法包括自身前后对比及与同龄孩子横向对比 [1] - 异常行为表现包括情绪突变 社交活动减少 学业效率下降等 若持续数周以上需及时干预 [1] 心理行为量表使用注意事项 - 网络心理行为量表仅反映短期状态 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避免错误贴标签 [2] - 抑郁症诊断需专业机构完成 量表筛查结果不可替代临床评估 [2][3]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分 - 抑郁情绪属正常波动 由生活事件引发 不影响社会功能 [3] - 抑郁症状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 睡眠紊乱等 需主动干预调节 [3] - 抑郁症是医学障碍 症状严重且持续两周以上 显著损害学业社交功能 [3] 心理健康预防措施 - 家长需加强陪伴倾听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注重自身情绪管理 [4] - 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支持 发现情绪问题及时疏导并与家长沟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