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合作用
icon
搜索文档
“太空望远镜”,打开看森林的新视野(唠“科”)
人民日报· 2025-11-08 06:00
观测技术与原理 - 利用搭载高分辨率光谱仪的遥感卫星作为观测工具,可捕捉到被太阳光掩盖、强度仅为其1%的植物叶绿素荧光[1][2] - 高分辨率光谱仪的分光系统能将太阳光梳理出几十万种颜色,并利用光谱中的吸收线作为窗口来观测微弱的叶绿素荧光[2] - 叶绿素荧光的强弱直接反映植物光合作用的大小,是评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吸收能力的关键指征[2] 核心研究发现 - 全球尺度研究首次明确揭示,树种多样性是促进森林光合作用的关键因子,其作用强度仅次于温度[3] - 树种越丰富的森林,其光合作用能力越强[3] - 该研究结合了过去20年积累的海量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深入分析[3] 生物多样性作用机制 - 生物多样性通过丰富森林冠层复杂性来增强光合作用,不同季节生长的植物和高矮不同的树种错开了对光照时空的需求,使更多叶片能参与光合作用[3] - 生物多样性使树木能在泥土中充分吸收不同层次的营养,有利于提高叶片氮含量并改善叶片生理特性,从而增强光合作用能力[3] - 森林生物多样性提升光合作用能力主要依靠让树木长得高和活得好两大路径[3] 生态修复与应用前景 - 在生态修复中可以模仿天然生态系统种植混交林以提升生物多样性[4] - 在中国南方地区,提升森林生物多样性对形成碳汇和减轻碳排放压力有显著效果[4] - 在寒冷的中国东北地区,可通过培养耐寒树种并加强维护管理来提升树种存活率以增强生态功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