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免陪照护病房
icon
搜索文档
当专业团队接手,家属终于能“喘口气”
中国青年报· 2025-08-02 09:50
免陪照护服务试点背景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优先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和老年住院患者占比较高的三级医院开展试点 [1] - 免陪照护服务指患者住院期间由护士或医院聘用医疗护理员提供生活照护服务,无需家属陪护或自找护工 [1] - 试点方案明确优先在老年医学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一级护理住院患者占比较高的科室病区探索开展 [2] 免陪照护服务模式特点 - 采用"护士主导、护理员辅助"的团队协作模式,护士负责医疗护理和病情观察,护理员负责日常生活照护 [5] - 每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8名患者,每个病区通常配有2-3名医疗护理员 [5] - 护理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基础照护理论及技能、急救技能等,总时长不少于140学时 [7] - 服务价格分为两档:1名护理员照护1名患者每日240元,1名护理员照护多名患者每日100元 [6] 试点实施效果 -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作为最早试点病房,患者满意度提高,服务需求持续上升 [9] - 专业护理员的服务使病房环境更舒适有序,减轻了家属照护负担 [2] - 日均费用比请护工便宜40%,且服务更规范 [6][7] - 医疗护理员对专科疾病和手术患者的照护流程掌握更专业 [4] 试点面临的挑战 - 护理员数量不足,特别是在夜班或高峰期难以满足需求 [9] - 部分医院试点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未达到0.6:1的要求 [9] - 免陪照护任务未与护士绩效或职称晋升挂钩,可能影响积极性 [10] - 现有政府指导价未能充分体现服务差异化,需引入更灵活的价格机制 [10] 未来发展建议 - 加大信息化技术支持,开展智慧病房建设优化服务流程 [10] - 鼓励商业保险覆盖免陪照护服务费用,如广州正在探索的模式 [10] - 适当放松价格浮动范围管理,实行差异化服务定价 [10] - 通过医院统筹调度和数字化技术应用补足人力资源不足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