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民治水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中山:治水三年,踏平坎坷成大道
南方农村报· 2025-07-01 14:03
治水成效 - 中山市通过三年治水攻坚,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河涌,全市106条主干河涌基本消除劣V类 [10] - 新建6450余公里污水管网,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从45%提升至8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21年的25%提升至98% [11] - 大溪河流域治理后水清岸绿,成为群众休闲好去处 [8] - 坦洲镇安阜涌水质改善,时隔20年再次举办龙舟赛 [12][13] 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山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工业投资较2021年增长96.7% [17] - 工业投资总实现量三年翻一番,结束了过去十年负增长的历史 [18] - 翠城1号低效工业园改造项目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 [48][49] - 低效工业园改造后,村集体年租金从不足100万元增至300万元 [50] 产业升级 - 三年累计拆除整理超4.7万亩低效工业用地 [53] - 累计淘汰落后企业超500家,规划建设25个环保共性产业园 [63] - 环保共性产业园建成后将容纳2500家企业,每年减少COD排放量720吨 [63][65] - 繸子跨境电商产业园两个月内入驻20多家企业,平均每周入驻两三家 [56][57] 智慧治水 - 中山市智慧排水平台实现管网状态监测、污水处理厂全链条监测等功能 [82] - 累计建设499套感知设备,完成57个泵闸站自动化改造 [86] - 南朗人工湿地每天可处理6.5万立方米尾水,排出水质达IV类以上 [70] - 人工湿地具有生态补水功能,可为7条河道提供清洁水源 [73]
焦点访谈|从“避之不及”到“亲水而居”,这里交出生态治理亮眼成绩单
央视网· 2025-06-06 21:33
水污染治理背景 - 中山市曾是广东"四小虎"之一,工业迅猛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凸显,2012年大部分河涌黑臭问题严重[5] - 2016年、2018年、2021年三次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点名批评水污染治理问题[10] - 早期治理思路以雨污分流为主,但效果有限,截污管道等基础工程缺口大、质量差[5][6] 治理机制问题 - 存在"九龙治水"现象,住建部门、水务局、镇街之间责任划分不清,缺乏统筹[8] - 2021年前治水分工图中,中心区域由住建部门负责,蓝色区域由水务局负责,但镇街不承担责任[8] - 污水管网铺设复杂,需镇街参与群众工作、交通疏导等,但实际推进困难[8] 科学治水改革 - 2021年后成立市治水指挥部,下设治水办全面统筹,设立技术小组把控技术路线[13] - 将23个镇街纳入治水主体责任,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流域长[13] - 采用"控源截污"为核心,"四个一体、六污同治"的治水思路[13] - 摸清全市1041条河流明暗口位置,确认污水管网缺口超过6000公里[13] 工业污染治理 - 拆除污染河涌的低效工业地块706个,淘汰落后企业超500家[23] - 规划建设25个环保共性产业园,预计入驻2500家企业,年减少COD排放720吨[23] - 镁光金属等企业通过搬迁至标准化厂房实现集中治污[22] 治理成效数据 - 完成6450公里污水管网铺设,新建扩建17座污水处理厂[25] - 污水处理能力从2021年123.5万吨/日提升至221.5万吨/日[25] -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从45%提升至8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5%提升至98%[25] - 1231个居民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3.2万亩养殖池塘完成尾水治理[25] - 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河涌,106条主干河涌基本消除劣V类[25] 经济协同效应 - 近两年累计招商引资超2500亿元,工业投资增速保持珠三角前列[25] - 2024年工业投资总量较2021年翻番[25] - 治水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形成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格局[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