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数字化转型

搜索文档
2025年全球跨境支付服务行业洞察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9-02 08:03
全球跨境贸易市场宏观数据 - 2020年至2024年全球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服务贸易展现出更强劲增长势头 成为驱动全球贸易扩张的核心力量[2] - 全球区域表现显著分化 亚洲和大洋洲等新兴经济体地位持续提升 发达经济体在2024年整体陷入低速甚至零增长困境[2] - 世界贸易组织(WTO)于2025年4月将全球商品贸易额增幅从年初预期的+2.7%调整为−0.2% 反映出全球贸易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持续上升[2] 中国跨境贸易市场规模 - 2020至2024年中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约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占全球贸易比例稳定在11%左右[7] - 2024年中国出口市场呈现明显多元化 亚洲市场持续扩大 欧洲和北美保持韧性 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快速增长[7] - 随着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新兴产业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正加快结构升级与质量提升步伐[7] 全球跨境电商市场数据 - 2020至2024年全球跨境电商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 加速推动传统贸易向数字化、平台化转型[11] - 社交电商快速崛起 内容导购、短视频带货等模式加速渗透跨境场景 正在重塑用户获取路径和决策链条[11] - 数字化通关与跨境支付便利化不断降低交易壁垒 多个国家推动区域一体化支付体系建设[11] 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 - 2020年至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保持稳中有进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 全球份额维持在50%以上[17] - 出口端以1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主导增长格局 进口端增速相对平稳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0%[17] - 中国跨境电商正加速推进供应链数字化、海外本地化运营及品牌建设 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17] 主要经济体跨境支付监管政策 - 跨境支付监管正从单一合规监管向综合、多部门协同的治理模式转变 强调与数据安全、金融科技和外汇管理等领域的深度融合[21] - 监管体系趋于模块化和场景驱动 覆盖传统跨境支付、数字资产、稳定币及加密资产等多元支付形态[21] - 监管机构积极引入实时风控和监管科技工具 提升动态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21] 全球跨境支付行业发展历程 - 全球支付体系从传统代理行演进至数字化跨境支付 1973年SWIFT成立建立全球银行间标准化支付报文系统[23] - 互联网兴起推动跨境电商平台崛起 Visa和Mastercard在全球大规模铺设POS系统[23] - 2020年代进入实时支付、稳定币与数字货币时代 全球多国推出24/7实时跨境支付系统 结算时间缩短至秒级[23] 全球跨境支付市场规模及预测 - 2020至2024年全球跨境支付市场保持稳健增长 总规模由约141.1万亿美元增长至近194.6万亿美元[26] - 企业对企业占据90%以上份额 但增速趋于平稳 以个人为参与方的跨境支付复合增速均超过30%[26] - 预计到2029年面向个人的跨境支付规模将大幅提升 助推行业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多元化生态迈进[26] 跨境第三方支付的服务价值 - 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在操作体验、到账速度、币种支持、增值服务方面都相较传统渠道占优[28] - 到账速度平均1~2个工作日内到账 部分秒到 而传统渠道平均3~5个工作日[29] - 支持数十种本地币种 提供多币钱包、VAT缴税、财税报表、VCC虚拟卡等增值服务[29] 全球跨境第三方收款服务市场规模及预测 - 全球跨境第三方收款服务市场预计将持续增长 市场规模由2024年的近6000亿美元扩大至2029年的超10000亿美元[33] - 跨境贸易主体趋于多元化 从传统出口企业延伸至中小商户、平台卖家、自由职业者等多类型参与者[33] - 数字化交易场景快速扩展 海外本地结算方式愈加复杂 推动第三方服务商持续深化能力建设[33] 中国跨境出口第三方收款服务市场规模 - 中国跨境出口企业出海形态涵盖平台电商、自营独立站、海外本地化运营团队等多种模式[35] - 第三方收款服务作为连接境外买家与中国卖家之间资金流转的关键中介 在提升资金清结算效率、合规透明度及运营灵活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6] - 预计未来中国出海主体在全球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将进一步推动收款服务市场稳健增长[36] 全球及中国跨境第三方收款服务市场集中度 - 跨境第三方收款服务市场呈现显著的集中化发展态势 头部厂商通过构建全球化服务网络、加强牌照能力持续扩大竞争优势[38] - 中国市场尤为明显 头部服务商凭借对跨境电商生态的深度理解和本土化运营经验建立起较高门槛[38] - 技术实力薄弱、服务单一的中小厂商将面临更大生存压力 市场格局或将进一步向头部倾斜[38] 跨境第三方支付服务品牌关键竞争力 - 支付服务商的模块化架构能力与场景化解决方案正成为重要的竞争壁垒[39] - 通过多币种支持、汇率锁定、本地统一结算等手段实质性降低卖家的外汇成本[40] - 生态资源和强绑定合作伙伴带来客户获取能力、提升留存粘性、打开金融增值空间以及夯实品牌信用背书[43] 电商平台多元化支付需求 - 跨境出海企业渠道布局多元化趋势明显 注重精细化运营和管理效率提升[45] - 需要解决多平台资金碎片化问题 实现资金可视化管理 提升多平台资金管理效率[46] - 需要进行多币种结算汇率优化 捕捉最优汇率 降低汇损[46] 新兴市场扩张机遇 - 中国跨境电商区域版图扩展至东南亚、拉美、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和小众币种地区[47] - 新兴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存在基建、政策、文化等多重考验[47] - 重点关注新加坡、印尼、泰国、巴西、墨西哥、沙特、阿联酋、尼日利亚、南非等国[49] 支付与增值服务一体化 - 跨境支付服务商通过纵向深化及横向拓展延伸出一系列增值服务 全链路赋能跨境商家全成长周期[52] - 提供一键开店、外汇、税务、资金管理、融资、VCC等相关服务[52] - 陪伴商家成长为大型头部商家 提供选品、营销、ERP系统对接等一站式衍生服务[52]
连连数字(02598.HK)中期总收入7.83亿元 同比增长26.8%
格隆汇· 2025-08-26 17:02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总收入达人民币7.83亿元 同比增长26.8% [1] - 数字支付业务收入人民币6.8亿元 同比增长26.2% [1] - 报告期内利润人民币15.1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每股基本盈利1.42元 [1] 业务规模与增长 - 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达790万家 [1] - 数字支付业务总支付额(TPV)达人民币2.1万亿元 同比增长32.0% [1] 全球化战略布局 - 业务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及地区 支持逾130种货币交易结算 [1] - 持有65项全球支付牌照及相关资质 [1] - 是美国所有州均持有货币转移牌照的唯一中国数字支付提供商 [1] - 持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VATP)牌照 [1] 竞争优势构建 - 通过全球牌照布局与合规框架赢得监管机构及客户信任 [2] - 多年深耕全球小微企业和贸易客户市场 [2] - 与电商生态系统重要参与者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2] - 结合技术平台与产品解决方案构建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2]
跨境贸易为什么需要“数字钥匙”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53
国际货物可转让单证公约草案背景与意义 - 中国倡议的《国际货物可转让单证公约(草案)》旨在解决铁路运单缺乏物权凭证属性导致的国际贸易障碍,推动中欧班列运单国际化建设[1] - 国际贸易单证覆盖支付、运输、保险等全流程,但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单证仅作为运输合同证明,无法像海运提单那样流通或融资[1] - 内陆国家跨境贸易因单证问题效率低下,企业难以利用在途货物融资,贸易成本与风险上升[2] 草案核心内容与创新 - 创设新型可转让货物单证,赋予其类似海运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支持多式联运"一单制"[2] - 电子单证形式将替代传统纸质流转,通过区块链确保安全性与不可篡改性,实现所有权秒级转移[4][5] - 草案特别关注数字化,推动全球贸易流程简化与高效化[3] 对行业与企业的实际价值 - 可转让单证允许在途货物灵活转售,提升供应链韧性(如红海危机中多式联运需求激增案例)[3] - 中小微企业可凭单证获得贸易融资支持,单证本身可作为金融机构增信工具[5] - 内陆国家外贸企业将显著受益,全球供应链金融灵活性有望提升[5] 全球影响与中国角色 - 公约以中国立法建议为起点,联合国认可其将裨益所有国家和地区[6] - 中国方案为全球供应链建立高效透明规则,推动经济治理创新[6] - 行业评价认为公约可能成为跨境贸易数字化里程碑[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