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数字化转型

搜索文档
跨境贸易为什么需要“数字钥匙”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53
国际货物可转让单证公约草案背景与意义 - 中国倡议的《国际货物可转让单证公约(草案)》旨在解决铁路运单缺乏物权凭证属性导致的国际贸易障碍,推动中欧班列运单国际化建设[1] - 国际贸易单证覆盖支付、运输、保险等全流程,但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单证仅作为运输合同证明,无法像海运提单那样流通或融资[1] - 内陆国家跨境贸易因单证问题效率低下,企业难以利用在途货物融资,贸易成本与风险上升[2] 草案核心内容与创新 - 创设新型可转让货物单证,赋予其类似海运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支持多式联运"一单制"[2] - 电子单证形式将替代传统纸质流转,通过区块链确保安全性与不可篡改性,实现所有权秒级转移[4][5] - 草案特别关注数字化,推动全球贸易流程简化与高效化[3] 对行业与企业的实际价值 - 可转让单证允许在途货物灵活转售,提升供应链韧性(如红海危机中多式联运需求激增案例)[3] - 中小微企业可凭单证获得贸易融资支持,单证本身可作为金融机构增信工具[5] - 内陆国家外贸企业将显著受益,全球供应链金融灵活性有望提升[5] 全球影响与中国角色 - 公约以中国立法建议为起点,联合国认可其将裨益所有国家和地区[6] - 中国方案为全球供应链建立高效透明规则,推动经济治理创新[6] - 行业评价认为公约可能成为跨境贸易数字化里程碑[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