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
搜索文档
从“老年卡”到“长寿卡”(金台随感)
人民日报· 2025-11-05 06:12
其三,城市文明的"高度"。这方面,上海的做法独树一帜:当地为65周岁以上户籍老人发放综合津贴, 老人乘车时正常付费,可用津贴自主覆盖开销。刷卡时并无特别提示语音,但福利以更灵活普惠的方式 传递温暖。如此设计,"无声胜有声":它不再依赖语音提示这种显性的表达方式,而是采用更尊重个体 隐私与体面的隐性设计,同时实现福利的精准落地。这既是公共治理实践的成熟,更标志着城市文明的 进阶:最好的关怀,是让被关怀者感受不到刻意的关怀。 随着科技发展,这声提示音或许还可做到与时节同步。未来,不妨让它更灵动、贴心:重阳时节,可否 道一声"步步登高"?新春佳节,能否送上一句"新春快乐"?甚至可以考虑改用各地方言俚语提示:一 声"侬好呀",自带烟火气,多有亲切感! 从生硬的标识到温馨的问候,那些提示语音记录着城市文明的进程。它让人们听见:一座城市的文明水 平,往往体现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直抵人心的细节里。说到底,公交卡提示音的"进化",本质上是城 市对"人"的理解在进化——从"管理视角"到"服务视角"的深刻转变。 期待更多城市用心设计这张"声音名片",让每次刷卡,都成为温暖的问候。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5日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