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

搜索文档
西湖断尾松鼠引人深思,真正的喜爱是保持距离的欣赏与守护
北京青年报· 2025-06-20 17:13
6月10日,有网友发帖称,"杭州西湖石刻有人拔断松鼠尾巴",引发人们关注。6月12日,杭州市西湖水 域管理处发布情况说明:近日,湖滨公园发生一起松鼠被伤害事件。现初步查明陈某于6月10日中午12 时许,在湖滨公园游玩时,抓逗野生松鼠,并粗暴拖拽其尾巴,导致松鼠尾部断裂,负伤逃离。有关部 门将依法对陈某作出严肃处理。 这起事件像一根刺扎进城市文明的肌肤。西湖的松鼠从来不是普通的野生动物。它们早已成为这座城市 的"编外市民",在游客镜头里表演嗑瓜子的绝活,在社交媒体上收获"松猪"的昵称。这种共生关系本是 人类与自然和解的温馨样本。当陈某的手越过安全距离抓住松鼠尾巴,尽管专家说断裂的只是皮毛而非 尾骨,但公众情绪仍被狠狠撞疼。 湖滨公园的松鼠早就不怕生了,会主动凑近人的手掌觅食。这种信任本应是都市野趣的珍贵结晶,如今 却成为施暴者的可乘之隙。景区设置的"四不"提醒牌在阳光下反着光,可惜总有人把警示当成装饰背景 板。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网红打卡文化盛行的今天,是否太多人把自然生灵当成了活的拍照道具? 当松鼠从生态链成员沦为好玩的"毛绒玩具",当自然互动变成社交媒体上的表演,伤害的种子就已埋 下。 法律对这类行为有着 ...
药都厚植文明沃土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12
文明城市的魅力,在于美丽外表,更在于精细"内功"。 就在几年前,许多来亳客人第一印象就是电动三轮车多,亳州也被戏称为"电动三轮车之都",要求治理 的呼声日益高涨。2022年6月,亳州启动市中心城区电动三轮车治理,仅保留生活生产必需的车辆。经 过1年多攻坚,主城区电动三轮车从20余万辆锐减至2.8万辆。 如今,155条主次干道、50条背街小巷深度保洁;全省首个智慧环卫示范区高效运转;垃圾分类投放点 设置8600余处;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20处……在精细化的治理下,亳州的城市形象越来越 亮丽。 近日,安徽省亳州市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座以中华药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闻名于世的城市,如今再添一块沉甸甸的"国字号"招牌。荣誉背后,是亳州市4年全力创建的奋 斗历程。 城市"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是亳州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词。2021年初,亳州市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 名城市名单,一场关乎城市蝶变的全民行动就此启幕。2021年以来,亳州投入3.38亿元改造了中心城区 14条、总长33.27公里的道路,交通品质显著提升。 绿色是文明的底色。创建文明城市以来,亳州市建成口袋公园17处,花卉 ...
市委常委会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会议 交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南京日报· 2025-06-01 10:04
市委常委会会议核心内容 -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包括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1] - 传达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精神 强调推动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 文明创建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探索从"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转变的路径 [1] 省委全会精神贯彻部署 - 传达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 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历次重要讲话精神 准确把握"四个着力点" [2] - 重点发力方向包括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 国家重大战略落实 共同富裕推进 [2] - 强调发挥南京科教资源 交通区位 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 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省会责任 [2] 专题调研与作风建设 -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 组织市领导开展专题调研 要求细化落实举措 [2] - 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强调领导干部带头执行 弘扬艰苦奋斗作风 [2] - 传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会议精神 研究相关落实措施 [3]
全省唯一,小西湖入选全国城市文明建设优秀案例
南京日报· 2025-05-30 12:11
小西湖片区让传统文化沁润城市文明,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入秦淮灯彩国 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大师工作室、南京绒花赵树宪大师工作室、国内首个植物染专题博物馆 ——中国色植染博物馆等,强化馆校合作、对外招募等方式,携手探索馆校融合崭新路径。 此外,持续更新中的小西湖片区,更加注重新业态与原住民生活的互动交融,引进精品民宿、文创 店等多元业态,构建全消费场景,串联小西湖故事;依托虫文馆、24小时书屋等,营造居民"家门口"的 文化阵地;南京堂屋连续数日邀请800名老街坊享用地道南京菜,"翔鸾戏台"旧址复原的社区戏台,变 身为周边百姓开展戏曲演出、露天电影活动的首选之地;传统节日期间的邻里家宴上,新老居民、商 户、设计方等近百人齐聚一堂,共话美好生活新图景。 5月27日,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建设城市文明 增进人民福祉"分论坛上,15个"全国城市 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发布,《江苏南京:小西湖城市更新内外兼修 共建共享文明之美》入选,为全省唯 一。 记者了解到,小西湖片区将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机融入城市更新,以群众切身获得感作为检验城市更 新成效的标尺,做到见物见人见生活。围绕"改不改""改 ...
淄博|淄博连续五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大众日报· 2025-05-27 08:46
市井里的文明刻度 "一共2斤1两,这是小票您收好。"5月25日,市民魏晓在鲁中海鲜交易中心选购活虾时,智慧秤电 子屏上的读数随着虾的重量精准跳动,交易信息也实时出现在市场大屏幕上。在淄博,文明的刻度往往 藏在这样毫米级的精准里。 "市场交易,信义为先"。鲁中海鲜交易中心启用的联网智慧秤,让每笔交易都在"云端"留痕。这 种"用技术锁死诚信底线"的做法,恰如用游标卡尺丈量文明——既要看到"足斤足两"的结果,更要校准 每个环节的精度。 在八大局便民市场,文明的精度则体现在信用积分的刻度上。菜贩王桂兰的摊位前悬挂着"诚信经 营商户"流动红旗,这源于她良好的口碑和菜品质量。市场通过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等方式,让商户逐 步实现了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 "明码标价,不缺斤少两只是底线、红线。现在流动红旗就像是'金字招牌',顾客一看就知道哪家 靠谱。"王桂兰说。 淄博连续五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一座城市的文明辩证法 5月23日,当"淄博市"第五次出现在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时,这座以"炉火"闻名的工业城市之文明图 景正以双重维度蓬勃铺展:政策文本里严谨的制度创新框架,与街巷里飘散出的"烟火气",共同编织出 一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