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园绿地开放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施行 在公园绿地搭设帐篷不再“一刀切”
解放日报· 2025-09-02 09:43
公园绿地开放管理新规实施 - 上海施行《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 旨在扩大帐篷区域、加强宠物友好管理及保障24小时公厕服务 [1] 帐篷区管理措施 - 要求公园科学核定帐篷区最大承载量 高峰时段可采取控流措施 禁用天幕、风绳和地钉 [2] - 和平公园帐篷区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 限制单个帐篷占地不超过5平方米且最多15顶帐篷 [2] - 草坪草种从黑麦草更换为耐踩踏的马尼拉草 以应对大客流踩踏成本 [2] 多元化服务功能提升 - 和平公园增设全年龄标准躺椅和网兜状儿童款躺椅 满足周边居民多元化需求 [3] - 公园管理方强调需深入了解实际需求 因地制宜提升服务功能而非简单扩大帐篷区域 [3] 宠物友好管理争议 - 昆山公园作为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历史公园 试行宠物(限犬猫类)友好管理引发居民争议 [4] - 部分居民担忧人宠共享风险 尤其学生上下学时段穿越公园存在安全隐患 [4] - 公园已增设"人宠重叠高峰期"引导 要求宠物全程牵引并加强安保保洁劝导 [5] 24小时开放服务保障 - 上海862座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 占总量的80%以上 [6] - 新规要求24小时开放公园至少有一座厕所24小时开放 大型公园需增设更多24小时厕所 [6] - 昆山公园公厕开放时间从17小时延长至24小时 需增加1个保洁和1个安保深夜岗位 [6] - 部分公园因成本考虑 对深夜时段24小时公厕采取巡回保洁值守模式 [6]
《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将施行 公园绿地尽量扩大帐篷区域 不得随意以安全为由禁止搭设帐篷 有条件公园分开设置天幕区域
解放日报· 2025-08-18 10:07
政策核心内容 - 上海市《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将于9月1日起施行 [1] - 政策核心在于对公园绿地内搭设帐篷、天幕、儿童车辆及自行车入园等行为进行规范管理,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 [1][2] - 政策是行政规范性文件,约束对象为各区绿化市容部门和公园管理方,对游客不具有直接约束效力 [2] 帐篷与天幕管理 - 要求公园绿地尽量扩大帐篷区域,不得随意以安全为由禁止搭设帐篷 [1] - 公园需事先科学核定帐篷区最大承载量,高峰时段可采取控流措施 [1] - 对天幕未采取“一刀切”禁止,有条件的公园应将帐篷与天幕区域分开设置并明确标识,不具备条件的需明确告示 [1] - 要求公园管理单位对风险较高的地钉、风绳加强安全检查 [1] 车辆与骑行管理 - 儿童自行车、三轮车、滑板车等能否入园由公园根据场地条件和游客量决定,禁止入园的需明确告示,允许入园的需督促监护人落实安全防护 [1] - 允许自行车入园的公园须单独设置骑行道,出入口设减速设施及警示标识,骑行道应划线设标避免人车混行 [2] 24小时开放与配套设施 - 上海已有862座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占总量的八成以上 [2] - 24小时开放的公园内至少需有一座厕所24小时开放,不具备条件的需设置指示牌引导至周边公厕 [2] 噪音管理与执法困境 - 鼓励公园管理方通过噪声控制规约、科学划定活动区域和时段、加强巡查劝导等方式化解夜间活动噪声扰民问题 [2] - 公园管理方面对不文明游客缺乏“硬手段”,处于弱势地位,只能公示规定并进行劝阻 [3] - 现行《上海市公园管理条例》已七年未修订,业内人士建议需与时俱进更新以解决新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