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管理

搜索文档
国庆中秋假期第七天北京市属公园共接待游客51.07万人次
北京商报· 2025-10-07 17:02
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10月7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第七天,市 属公园共接待游客51.07万人次,游客量排名前三位的是天坛公园、颐和园、北海公园。国庆中秋双节 期间,市属公园职工坚守岗位,为市民游客打造兼具美景与温度的假日体验。 ...
国庆中秋假期第五天北京市属公园迎客70.47万人次
北京商报· 2025-10-05 17:32
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10月5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第五天,北 京市属公园游客量虽然平稳回落,但仍接待游客70.47万人次,游园秩序整体平稳有序。其中,天坛公 园、颐和园、北海公园游客量位列前三。金秋时节,市属公园文创消费热度持续攀升,各公园推出 的"公园礼物"系列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成为假日游园的一大亮点。 ...
“宝藏”公园新意足 北京市属公园多项假日活动丰富游园选择
中国新闻网· 2025-10-05 10:35
中新网北京10月5日电(记者 徐婧)国庆中秋假期过半,京城秋意正浓。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介绍,假期 第四天,北京市属公园共接待游客79.63万人次,游园秩序整体平稳有序。其中,天坛公园、颐和园、 景山公园游客量位列前三。 除传统热门公园外,一些各具特色的"宝藏"公园凭借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市民游客,为游园提供多元选 择。 亭和282步道是观猛禽秋迁的最佳地点。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光影间感受团圆氛围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推出多项科普体验活动,无需预约即可参与。"瓦当拓印""本草香囊"等手工体验,让 游客在动手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玉渊潭公园:沉浸式体验赏月魅力 国庆假期,玉渊潭公园游园舒适度高,成为市民悠闲漫步的好去处。西门外的"凤舞樱华"国庆立体花 坛、西北门的"彩色星河"以及樱花园大草坪的"桂语花汀"花园造景,吸引游客前来打卡。位于中堤南口 的"和光市集"汇聚了文创手作、工艺饰品等摊位,将持续整个假期。 中秋当晚,公园还将举办"月满玉渊·灯映华彩"主题活动,邀请市民游客猜灯谜、做花灯,并借助天文 望远镜,沉浸式体验赏月的独特魅力。当晚,园内各商业网点也将延长营业时间,满足晚间赏月游客的 消费需求。 百望山森林公园: ...
变废为宝 北京市属公园绿废循环利用率提升20%
央视网· 2025-10-04 10:13
秋意渐浓,北京将进入落叶期。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各大市属公园在绿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各有高招,通过土壤改良、 粉碎还绿、环境布置等正向循环利用,将"绿废"逐步转化为资源。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有效带动下,公园里的绿化垃圾分拣、运输效率有所提 升,利用率同比提高20%。 高温腐熟 枯枝落叶变身"营养土" 例如百望山森林公园,就对较大径材的森林抚育林木进行间伐树干,作为森林步道护栏,步道台阶和步道地面由粉碎物覆盖。枯枝落叶和杂草,全部用 于粉碎和堆肥还林。 百望山森林公园步道被粉碎物覆盖 最小干预、变废为景 目前,北京多数市属公园采用高温腐熟的处理方式,将枯枝落叶变成有机基质,减少焚烧或填埋产生的二次污染。 在国家植物园(北园)西北侧设有一座绿化垃圾处理厂,每年集中处理约2万立方米绿化废弃物。通过工艺转化,产生基质约4000立方米,这些基质可 替代外购肥料使用,每年减少肥料支出成本约100万元,实现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 粉碎后的绿化垃圾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性和通气性。国家植物园每年会用堆肥后的土壤替换园区内的部分土壤, 尤其是对一些新栽植 ...
国庆中秋假期第三天北京市属公园迎客77.51万人次
北京商报· 2025-10-03 19:05
核心观点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北京市属公园游客量达77.51万人次,行业运行平稳有序并提供精细化服务 [1] 游客数据 - 假期第三天市属公园共接待游客77.51万人次 [1] - 游客量排名前三的公园为天坛公园、颐和园、北海公园 [1] 行业运营与服务 -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针对大客流情况开展精细化服务并强化疏导引流工作 [1] - 行业推出16条错峰游览路线及系列主题游览路线 [1] - 行业推出文创新品,为市民游客打造集观光、休闲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金秋游园盛会 [1]
打造公园立法的“北京样板”,北京全面修订公园条例
新京报· 2025-09-25 17:47
同时,聚焦公园管理中存在的公园分类指导不够充分、规划用地政策不够完善、公园运营活力不足等突 出问题和市民反映强烈的诉求,设计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9月24日审议《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 此次修订,尊重公园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化精准施策,将北京创新实践和有效经验上升为法规制 度,打造公园立法的"北京样板"。 北京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92% 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崔杨在作关于《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时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市纳 入名录的公园达1100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92%,"千园之城"格局基本形成。 现行《北京市公园条例》于2002年制定,并于2019年进行了局部修改,对于加强本市公园的规划、建 设、管理和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和市民生活品质需求提高,公园事业 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崔杨介绍,此次修订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围绕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 重公园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化精准施策,将本市创新实 ...
让市民有更多绿色获得感
北京晚报· 2025-09-03 15:05
公园管理政策修订背景 - 北京市公园数量达1100个 成为千园之城 公园功能从传统散步扩展至露营 健身 娱乐等多重休闲需求[1] - 现行公园管理条例自2003年实施 22年间公园业态发生巨大变化 原有管理规定无法覆盖新出现的游园需求[1] - 市民对绿色空间需求增长 露营设备 滑行工具 商业拍摄等活动缺乏统一管理标准 导致园方与游客间产生矛盾[2] 条例修订核心内容 - 首次允许有条件的公园划定开放共享区 支持搭建帐篷 运动健身等户外活动[2] - 儿童车 平衡车 滑板车等滑行工具入园许可权下放至各公园根据实际情况决定[2] - 明确限制娱乐 健身 讲解等活动违规使用大功率音响设备[2] - 商业拍摄需进行登记或签订协议 并依法取得相关部门审批手续[2]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推行轮换养护机制 避免草坪长期受压损坏[3] - 要求商业拍摄结束后恢复场地原貌 禁止恐吓伤害动物及擅自投喂放生行为[3] - 通过精细化管理平衡市民享绿需求与生态保护要求 体现城市治理智慧[3]
《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施行 在公园绿地搭设帐篷不再“一刀切”
解放日报· 2025-09-02 09:43
公园绿地开放管理新规实施 - 上海施行《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 旨在扩大帐篷区域、加强宠物友好管理及保障24小时公厕服务 [1] 帐篷区管理措施 - 要求公园科学核定帐篷区最大承载量 高峰时段可采取控流措施 禁用天幕、风绳和地钉 [2] - 和平公园帐篷区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 限制单个帐篷占地不超过5平方米且最多15顶帐篷 [2] - 草坪草种从黑麦草更换为耐踩踏的马尼拉草 以应对大客流踩踏成本 [2] 多元化服务功能提升 - 和平公园增设全年龄标准躺椅和网兜状儿童款躺椅 满足周边居民多元化需求 [3] - 公园管理方强调需深入了解实际需求 因地制宜提升服务功能而非简单扩大帐篷区域 [3] 宠物友好管理争议 - 昆山公园作为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历史公园 试行宠物(限犬猫类)友好管理引发居民争议 [4] - 部分居民担忧人宠共享风险 尤其学生上下学时段穿越公园存在安全隐患 [4] - 公园已增设"人宠重叠高峰期"引导 要求宠物全程牵引并加强安保保洁劝导 [5] 24小时开放服务保障 - 上海862座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 占总量的80%以上 [6] - 新规要求24小时开放公园至少有一座厕所24小时开放 大型公园需增设更多24小时厕所 [6] - 昆山公园公厕开放时间从17小时延长至24小时 需增加1个保洁和1个安保深夜岗位 [6] - 部分公园因成本考虑 对深夜时段24小时公厕采取巡回保洁值守模式 [6]
健身不得使用音响产生过大音量,《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出炉
新京报· 2025-08-22 23:14
公园管理条例修订核心内容 - 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旨在完善公园建设管理 适应园林绿化城乡统筹和市民多样化需求 [1][2] 噪声管控规定 - 新增噪声管理要求 公园内娱乐健身讲解活动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不得违规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 [2] - 公园管理单位需合理规定活动区域时段音量 可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加强巡逻劝导 预防减轻噪声污染 [2] - 园林绿化部门会同生态环境部门划定公园声环境功能区 明确噪声限值 公安部门负责噪声污染执法 [2] 活动管理规范 - 公园内活动不得破坏景观或影响游园秩序 活动结束后需恢复场地原貌 [3] - 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庙会游园会商业拍摄影视剧拍摄需登记或签订协议 依法取得审批手续 [3] - 历史名园需科学核定游客承载量 达到最大承载量时需公告并采取疏导分流措施 [3] 车辆与空间管理 - 有条件的公园可划定开放共享区域 满足游客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需求 [4] - 禁止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进入停车场以外区域 其他车辆及滑行工具由公园管理单位确定能否入园 [4] - 进入公园车辆需按规定时间速度路线行驶 避让游客 指定区域停放 有条件的公园可设自行车骑行区域 [4] 禁止行为新增条款 - 禁止占用园路观景点场地开展直播培训等活动 影响游客正常游览 [5] - 禁止恐吓伤害动物 擅自投喂放生动物 严重扰乱秩序者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6] 服务设施拓展 - 公园可利用存量建筑场地配置书店园艺驿站展览展示空间等公共服务设施 [6] - 支持公园与周边社区单位共享餐饮停车道路等服务设施 [6] - 公园需提供智慧游园服务 实施一园一品差异化运营打造特色品牌 [6] 生态与友好建设 - 生态公园应划定留野区保育小区生态保育核 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原生地 [7] - 公园建设需考虑全龄友好 分区域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环境及无障碍设施 鼓励建设儿童青年友好型公园 [7] 门票与资源管理 - 经批准售票公园需合理确定门票价格和优惠政策 实行动态调整 季节性活动可申请临时调价 [8] - 鼓励公园投保公众责任险 建设透水铺装雨水集蓄设施 加强雨水再生水应用 推广节水灌溉 [8] - 探索将河流水系再生水引入公园 营造蓝绿交织滨水景观 [8] 公园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纳入名录公园达1100家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9平方米 [9] -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2.92% 年接待游客量超5亿人次 [9] - 2020年以来城管执法系统办理公园相关处罚案件16266起 其中不文明游园行为15652起占比96.2% [9]
让孩子们玩得尽兴,武汉今年已新建3座儿童友好公园
长江日报· 2025-05-29 19:51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展 新建儿童友好公园 - 2023年已建成东湖高新区豹澥湖公园一期、黄陂区南德游园、西北湖儿童乐园等3处儿童友好公园 [1] - 解放公园新增宇宙星空探索主题乐园 提供5000平方米儿童活动场地 包含秋千 跷跷板 滑梯 玩沙等设施 [1] 适儿化改造与设施升级 - 对已建成城市公园逐步增加儿童友好服务设施 [1] - 全市累计建成儿童友好公园40余个 新增儿童游乐设施80余处 [2] - 配套建设母婴室91个 新改建儿童厕位69个 儿童洗手台91个 [2] 公园教育活动规划 - 2023年计划举办公园大课堂活动300场 涵盖自然探索 民俗课堂 运动体验等主题 [1] - 目前已开展100余场活动 包括武汉动物园亲子研学 沙湖公园手作鸟巢 月湖风景区攀树体验等 [1] 政策与评估机制 - 2022年出台《武汉市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指引(试行)》 [2] - 2023年将对全市公园儿童友好建设进行评估 形成可复制的典型案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