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结构重塑

搜索文档
吴晓求:以制度引领价值重构
搜狐财经· 2025-06-17 09:17
中国制造业发展 - 中国制造业规模在全球占比突破30%的历史性关口,标志着从全球制造大国向产业体系强国的跃升 [1] 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支点 - 构建法治化市场经济体系,在产权保护、公平竞争、信用治理等领域实现机制性突破 [1] - 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稳定消费预期,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核心的稳定消费结构 [1] - 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主动参与构建2.0版全球贸易规则,突破发达国家市场壁垒 [1] 内需结构重塑 - 当前内需问题核心在于收入结构失衡、消费预期不稳与社会保障掣肘 [2] - 应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收入分配体系,形成"橄榄型"结构,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2] - 增强政策透明度与稳定性,构建跨周期宏观调控框架,稳定居民对未来的可预期性 [2] - 构建覆盖全民、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网络,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激发社会整体消费倾向 [2] 全球规则重构与开放转型 - 中国经济全球角色正从"嵌入全球"向"参与重构"转变 [3] - 需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同时争取国际规则制定权,在世贸组织改革、数字贸易、绿色金融等领域提出中国方案 [3] - 推动构建包容性更强、公平性更高的"全球贸易规则2.0版本",探索中美经贸互动中的新型规则模式 [3] - 加快进入发达经济体核心市场,构建稳定、长期、多元的外部需求结构 [3] 金融的现代价值体系 - 金融系统成熟程度决定国家市场体系的运行效率、财富分布结构及治理制度的透明度与契约性 [4] - 金融作为基础制度,构建市场运行的技术基础 [4] - 金融作为配置机制,引导资源高效配置,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供资本支撑 [4] - 金融作为财富管理系统,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财富流动性与储蓄转换效率 [4] - 金融作为文明载体,推动社会透明度、规则意识与契约精神的广泛确立 [4] 金融结构的历史性嬗变 - 中国正处于"双重脱媒"阶段,市场化脱媒推动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信息化脱媒推动支付体系变革 [5] - 金融将从传统的"融资中介"跃升为"资源配置枢纽"与"制度文明推进器" [5] 中国经济新阶段发展 - 下一阶段增长取决于制度体系的系统演进与社会价值观的理性重建 [6] - 金融应成为市场公平、公信体系与现代文明的基础设施 [6] - 经济学人应承担制度创新的责任与文明阐释的使命,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