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现代化
搜索文档
广东:秋粮丰收的底气,藏在灌区清流里
南方农村报· 2025-10-20 19:32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通过持续投入和现代化改造大中型灌区,显著提升了农田灌溉保障能力,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4][5][6][7] 灌区建设投入与成效 - 全省335处大中型灌区已为农田提供57.5亿立方米灌溉用水,有效提升1323.7万亩灌溉面积的用水保障率 [4][5] - 全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2020年的68%提升至目前的8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8,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0.535的控制目标 [6][7][8] - 2025年已落实省级及以上资金4.07亿元,推动39宗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实施后可新增恢复及改造灌溉面积81.31万亩 [12][13] 灌区现代化管理措施 - 联合编制《广东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提出"灌区下延,高标上接"思路,协同推动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14][15][16] - 完成全省335宗大中型灌区一张图绘制,实现与高标准农田一张图、国土"三调"等矢量数据的叠加,强化工程衔接 [18][19] - 自2022年底在全国率先开展大中型灌区管护评估工作,并于2024年3月正式印发评估办法,围绕四大核心板块设置量化评分指标 [21][22][23][24] 节水灌溉与信息化建设 - 在灌区现代化改造中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和强化骨干水工程调度 [30][31][32] - 指导各地灌区积极开展节水灌溉、精准灌溉、智慧灌溉,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31][32] 典型案例成效 - 南雄盆地灌区运用信息化计量设施,截至9月底渠首累计引水3202.2万立方米,秋种晚稻插秧面积达27万亩,100%完成播种计划 [40][41][42][43] - 南雄灌区完成夏收早稻16万亩,总产约6.56万吨,平均亩产较去年增加约3公斤,早稻亩均用水量375立方米,低于全市平均493立方米 [44][45] - 灯塔盆地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总投资7.92亿元,新建改造渠道453.09公里,改造提升水库山塘187宗,灌溉保证率达90%以上,年可用于灌溉水量达2.08亿立方,满足20.41万亩设计灌溉面积需求 [49][50][51][52] - 韩江粤东灌区2025年春灌工作历时3个月,累计向灌区供水约87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3余万亩 [63][64] - 恩平西坑水库灌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渠首累计引水达3264.98万立方米,秋种晚稻插秧面积5.3万亩,夏收早稻5.3万亩,总产约1.98万吨,平均亩产较去年增加约4公斤,早稻亩均用水量329立方米,低于全市平均486立方米 [71][7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