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

搜索文档
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水平持续优化
经济日报· 2025-05-08 06:15
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现状 -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水平持续优化,呈现"总体向好、结构分化"趋势,具体表现为"下游保持稳定、中游持续发力、上游略有下滑" [1] - 截至2024年末,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人口总量达6.08亿,占全国43.2%,经济总量接近全国一半 [1] - 江苏、湖北、四川三省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分别以1.3865、0.9406、0.8056领跑下、中、上游 [2] 区域发展特点与理论创新 - 江苏作为下游"创新引擎",优势在于跨江融合与产业链深度协同 [2] - 湖北破局核心在于绿色转型与都市圈协调机制创新 [2] - 四川作为上游"平衡标杆",成渝双创经济圈与绿色发展协同效应是关键支撑 [2] - "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概念丰富了区域经济学理论,呈现关联互动、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高效共生型均衡特点 [1] 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 评价体系由均衡度、协调度、融合度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组成 [2] - 实证分析覆盖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2] - 该指数连续发布清晰勾勒出逐年改善趋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4] 现存挑战与解决路径 - 五大瓶颈: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生态保护压力凸显、公共资源配置不均、市场整合程度迥异、政策刚性有余 [3] - 解决方案包括构建跨区联建协作机制、创新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健全公共资源精准配置模型、建立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3] - 建议按城市发展阶段划分政策试验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4] 战略定位与专家观点 -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对外开放重要前沿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主轴 [1] - 承载破解区域失衡、重塑增长新动能使命,需通过生态治理创新与制度型开放提供中国方案 [1] - 区域协同发展30年来成效积极,但机制性举措和监测评估体系薄弱问题仍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