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院瘦身
icon
搜索文档
院区受困、床位压缩、扩张大减速:10年“分院时代”的野望迎来终局
虎嗅· 2025-10-22 12:08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2025年以来政策对医院扩张的限制力度明显加强,多地卫健委明确公立医院分院区数量控制在3个以内[2] - 2025年新发布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从考核层面强调控制新增院区和床位总量[2] - 河南省卫健委2023年已明确省市级医院原则上举办分院区不应超过3个,与近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床位缩减事件相契合[1] - 行业普遍出现医院主动瘦身,关停院区、缩减床位的情况,甚至有新院区建设因资金链问题被中止或调整计划[3] 具体案例与市场动态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网介绍从五个院区改为"一院三区",床位据称将从13000余张缩减至7500张[1] - 山西省肿瘤医院南院区在运营5年后于2025年8月全面停诊,科室搬迁至主院区[8]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瑞安新院区项目投资额从31.3亿元下调至17.975亿元,床位从500张降至300张,面积从16万㎡缩减至8.7万㎡[9]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新院区投资60亿元规划床位2500张,开工两年后自2022年5月起一直处于停工状态[10] - 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2025年9月将一院两区调整为一个院区[14] 扩张模式的问题与挑战 -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面临人才调配困难,牵头医院优质资源有限导致新院区开业难或招人困难[4][16] - 大三甲医院在县域的"下沉"容易流于形式,派驻人员级别从主任医师逐渐降为刚毕业的博士,未能给县医院带来实质红利[17][18] - 第三方投资建设的医院或新院区因合作方资金问题中止建设的情况并不少见,即便政府财政兜底的项目也面临运营压力[12][21] - 新院区缺乏顶尖医院品牌效应,在需求饱和的背景下可能招不到足够病人,导致运营压力增大[12] 竞争格局与市场影响 - 同级别三甲医院在城市新区密集扎堆,如南京江北新区规划有鼓楼医院国际医院二期(2000床)和江苏省肿瘤医院新院区(3000床),未来将引发激烈竞争[11][12] - 浙江绍兴出现三甲医院"扎堆"建分院现象,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700床)、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2000床)等对当地医疗机构造成严重虹吸效应[19] - 县级医院盲目追求三甲评级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在医保支付同城同病同价的政策下反而不利于竞争[20] - 部分三甲医院新院区选择与当地医院合并以降低启动成本,如杭州某省级大三甲新院区与区级人民医院合并,节省人力成本[22] 未来展望与行业演变 - 医院扩张的新项目已经很少,现有项目多为早几年审批,从审批到立项建设最快也需要三到五年[23] - 过往十年扩张潮导致的床位过剩等深远影响可能要到3年~5年后才会完全显现[25] -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节奏已经放缓很多,未来政策可能体现延续性但不会大量批复[16] - 医院扩张变得更加现实,各方审慎对待新项目,当地政府通常只保障3年~5年的运营支持[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