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侨支援抗战
icon
搜索文档
胜利日回眸:抗战中不能忘却的“侨力量”
中国新闻网· 2025-09-03 17:10
南侨总会组织与贡献 - 1938年10月10日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团结800万南洋华侨 领导80多个筹赈会和1000多个分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2][4] - 1939年组织9批共计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回国担负滇缅公路抗日军运任务 并捐献寒衣 药品和卡车等物资 [4] - 全面抗战前三年筹得约4亿余元国币款项 富商与小贩劳工均倾力捐献 [4] 南侨机工运输贡献 - 1939年2月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 3200多名华侨青年组成服务团分批回国 在滇缅公路抢运战略物资 [5] - 1939年至1942年经滇缅公路运送50多万吨军需物资及不计其数民用物资 [5] - 滇缅公路被切断后部分机工投身驼峰航线转运军用物资 或留昆明担任盟军翻译文员等职务 [5] 美洲华侨募捐活动 - 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1939年11月成立 联合54个侨团 从七七事变至抗战胜利募集330多万美元抗日款项 [6] - 司徒美堂专职筹饷5年 推行额捐(每人每月15美元) 飞机捐等多种募捐方式 纽约华侨平均额捐670至1000美元 [6] - 开展国际援华宣传工作 对外宣传活动与募捐互为补充 [6][8] 飞虎队作战成效 - 1941年陈纳德招募不到100名飞行员配备五六十架战机组成美国志愿航空队 后称飞虎队 [9] - 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 击落日本军机2600多架 击沉击伤舰船44艘 击毙日军6万余人 [9] - 开辟驼峰航线作为战时中国与外界联系唯一有效国际通道 [9] 侨领个人贡献与牺牲 - 泰国华侨领袖蚁光炎领导抵制日货 筹募捐款 认购救国公债 捐献卡车并动员司机回国支援 1939年11月遭暗杀 [10] - 归侨女英雄李林1937年组建200多人抗日游击队 1940年4月为掩护大部队牺牲 年仅24岁且怀有身孕 [11] 华侨媒体与文化活动 - 《美洲华侨日报》1940年创刊 传达爱国情怀并维护华侨权益 发表社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战主张 [12][13][15] - 马来亚华文演剧运动拥有2000余个剧社 武汉合唱团一年演出超130场筹款一千多万元法币 广泛传播抗日救亡思想 [16][17]
海外华媒海南采访行:雕塑前追忆南侨机工回国抗战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5:12
历史事件背景 - 抗日战争时期3200余名南洋华侨青年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其中海南籍华侨800余人[3] - 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承担抗战物资运输 车辆组装和维护等任务 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3] - 南侨机工陈宋儒放弃马来西亚安稳生活 化名加入回国服务团参与抗战[6] 纪念活动详情 - 十国华文媒体代表于8月25日在海南青少年科技公园广场瞻仰南侨机工和琼崖华侨服务团雕像[3] - 海外华媒代表与南侨机工后人向雕像献花默哀 深切缅怀侨界先辈[5] - 雕像整体造型取意大山 象征华侨爱国情怀如山脉般崇高[3] 后人追忆与发现 - 符修治之子符传德通过2009年报纸消息和档案核查 最终确认父亲南侨机工身份[5] - 陈钟儒将父亲当年"舍命才是真豪杰 爱国方为大丈夫"的口号制作成对联作为精神传承[6] - 媒体报道发现南侨机工队伍中存在女性成员的历史事实[6] 媒体传播价值 - 海外华媒代表表示将通过图文报道向国际读者传递华侨抗战故事[5][6] - 历史事件成为联结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纽带 具有国际传播意义[1] - 适逢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活动增强了对华侨支援抗战历史的理解[5]
星火聚孤岛 团结御外侮
海南日报· 2025-08-15 11:55
历史事件概述 - 1938年12月5日琼崖红军在云龙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 下辖3个中队 冯白驹任队长[12] - 改编后部队在潭口渡口打响第一战 政治影响力显著提升 激发群众抗日热情[14] - 部队规模从1939年3月的300多人扩展到1000多人 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2万多人的琼崖纵队[14] 国际合作与支援 - 南洋琼侨组成240余人的回乡服务团 携带西药医疗器械及捐款支援国共抗日队伍[16][17] - 服务团承担战地救护和宣传工作 其中何佩玲通过卖花募捐获得港币320元[16] - 琼侨向冯白驹赠送外国产金壳怀表 体现对抗日力量的崇敬与支持[17] 军事组织与作战 - 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成立"少年连" 编制126名13-16岁战士 承担特务连作战任务[19] - 该连队在1942-1943年反"蚕食"反"扫荡"斗争中表现英勇 战绩传遍琼文根据地[19] - 黎族村民成立自卫队配合主力作战 12岁侦察员阿单通过伪装商贩深入敌后收集情报[20] 社会动员与群众支持 - 1938年改编誓师大会吸引上万群众参与 现场悬挂"抗日先锋""人民救星"等锦旗彩匾[12] - 乐东田头村黎族农民自愿节省大米支援部队 自身仅以山薯野菜充饥[20] - 形成各族人民爱国侨胞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
阿公珍藏在铁盒里的勋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9 13:17
南侨机工历史贡献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20万滇西民众9个月内建成1146公里滇缅公路,3000余人牺牲于筑路现场[1] - 1939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下,约3200名华侨青年组成"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主要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1] - 机工们保障近50万吨战略物资运输,占国际援华物资总量90%,逾千名机工牺牲于日军空袭和险峻路况,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3] 滇缅公路运输实况 - 机工夜间行车禁用灯光,3米宽悬崖路段依靠车尾黄布条导航,面临日军轰炸、疟疾、翻车三大致命威胁[2] - 西南运输处训练所短暂培训后,机工分赴滇缅公路各段,佩戴刻有青年与方向盘图案的荣誉纪念章[2] 华侨抗战支援形式 - 马来西亚华侨通过购买1937年发行的救国公债支援抗战,部分债券被战火损毁[3] - 侨批信件加盖"抵制仇货 坚持到底"印章,反映华侨"山河重光"的集体意志[3] 历史传承现状 -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2018年建成,收藏机工历史文物,吸引后代参访形成"历史接力"[3] - 博物馆留言簿显示年轻一代通过家族勋章等实物重新认知英雄历史[3] (注:文档4/5/6/7/8内容不符合公司及行业分析要求,已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