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侨机工回国抗战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危难时尽力做贡献,是每一名中国人的责任”(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南侨机工历史背景 - 1939年至1942年抗战期间,3200余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支援,负责滇缅公路物资运输和车辆维修[7][8] - 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1938年8月通车后成为中国抗战生命线,由20万民众9个月内徒手开凿[6][5] - 南侨机工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包括至少5名女性,放弃优渥生活自愿回国[7][8] 抗战贡献与牺牲 - 南侨机工运输军需物资超50万吨,并承担民用物资运输,占抗战外援物资重要比重[9] - 滇缅公路平均每公里牺牲1名机工,超1/3成员(约1000人)因轰炸、疟疾或坠崖殉国[13][11] - 机工创新发明防滑三角木、视线测量杆等工具应对复杂路况,10小时搭建300米浮桥恢复被炸断的功果桥[11][12] 人物事迹与精神传承 - 女机工李月美女扮男装参战,被誉为"当代花木兰",13岁蒋印生等青年突破年龄限制回国[13] - 马来西亚华侨白雪娇留下告别信投笔从戎,体现"集天下水滴成海"的报国信念[17][18] - 南侨机工历史档案2018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9年获马来西亚"亚洲和平奖"[15] 纪念与文化遗产 - 云南畹町、昆明及马来西亚均建有南侨机工纪念碑,后代创作《南侨颂》组歌传播事迹[14][15] - 《告别南洋》歌曲成为机工回国时的精神象征,表达华侨对祖国的深厚感情[21][25] - 守碑人叶晓东20年守护英名录,机工后人持续通过重走滇缅公路等活动缅怀先辈[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