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侨爱国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侨心映山海 赤子报家国
海南日报· 2025-09-04 10:15
1939年,逾千名琼籍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毅然回国返乡支援抗战 侨心映山海 赤子报家国 1939年1月,琼崖华侨全体代表大会在香港召开,会议决定组织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返乡参加 抗战。 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团员参加文昌县昌洒乡(今文昌市昌洒镇)抗日保乡动员会的情景。 本版图片取自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海南抗战图集》 旅居南洋的琼侨集会捐款支持家乡抗战。 | 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团歌 | | | | | --- | --- | --- | --- | | 1=C 朱明词、曲 | | 4/4 | | | 进行曲 | | | | | 5551 1.1 13 3 1 1 3 1 . 3 5 5 6 6 5 4 3 4 5 . 1 | | | | | . 我们是保 乡 的 战士,我们是卫 国 的 先锋!琼崖 已到 危险 关头: | | | | | 444 4 3 3 2 - 5 1 2 5 5 8 3 1 2 5 8 1 2 | | | | | 快起来为 家乡 奋 斗! 我们要回 乡服务,唤醒同 肥, | | | | | 17 18 3 4 . 24 38 17 PT 5 . I 1 --- | | | | | 争1 ...
爱国侨领梁金山:倾尽家财助抗战 与祖国休戚与共
中国新闻网· 2025-09-03 11:36
中新网云南保山9月3日电 题:爱国侨领梁金山:倾尽家财助抗战 与祖国休戚与共 作者 陈静 罗婕 "吾多年谋生海外,凡我同胞均视之亲骨肉,外人欺凌,如遭刀割……国难八年,我一心献国,国亡即 家败……"在位于云南保山的梁金山故居内,一篇"家训"肃然列于墙上,吸引游客驻足品读。 梁金山是中国著名爱国侨领。抗战期间,他倾尽家财筹集大量资金支援前线,捐献80辆汽车、一架飞 机,修筑惠通桥,每月捐款直至抗战胜利……因此,民间流传"东有陈嘉庚、西有梁金山",称赞其爱国 情怀。 董蓉蓉站在梁金山雕塑前介绍,"他左手握的是大银刀、右手提双箭猎枪,腰间别着左轮手枪,这是英 国女王嘉奖给曾外祖父的,也是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董蓉蓉讲 述梁金山获得英国女王嘉奖的事迹。 李嘉娴 摄 1916年,梁金山提前察觉矿洞存在坍塌风险,及时撤离人员,挽救了3000余名矿工的生命。英国女王因 此电召他到伦敦会见,对其嘉奖,并委任他为银厂总管。 董蓉蓉站 在梁金山故居回廊下。 李嘉娴 摄 漫步在梁金山故居,保山市隆阳区侨联主席董蓉蓉回忆起曾外祖父梁金山的故事。 1882年,梁金山出生于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方家寨一个农民家庭,靠割马草度日。18岁时离 ...
香港侨界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
新华社· 2025-08-31 23:40
新华社香港8月31日电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华侨爱国精神,由中国侨联和香港侨界社团联会联合 主办的香港侨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31日在港举行。 活动现场,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致辞表示,抗日战争期间,海外侨胞心系家国, 以赤子之心倾力相助,或慷慨解囊,或亲赴沙场,或奔走国际,为抗战胜利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这段 血泪交织的历史,既是民族记忆的瑰宝,也是爱国教育的珍贵教材。 中国侨联副主席余国春宣读了中国侨联贺辞:英雄不朽,正气长存!铭记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开创未 来,把对历史的尊重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希望香港侨界传承侨胞爱国精神,勇担历史使命,把握发展机 遇,坚定不移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作 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刘智鹏作主题演讲,详细回顾了香港 在抗战中的重要角色。他指出,香港各阶层市民自始至终关心和支持祖国抗战。香港抗战史,特别是港 九大队的战斗历史是香港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香港独特的历史作用,以及港人的爱国传统,特 别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紧要关头的历史担当。要利 ...
“国家危难时尽力做贡献,是每一名中国人的责任”(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南侨机工历史背景 - 1939年至1942年抗战期间,3200余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支援,负责滇缅公路物资运输和车辆维修[7][8] - 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1938年8月通车后成为中国抗战生命线,由20万民众9个月内徒手开凿[6][5] - 南侨机工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包括至少5名女性,放弃优渥生活自愿回国[7][8] 抗战贡献与牺牲 - 南侨机工运输军需物资超50万吨,并承担民用物资运输,占抗战外援物资重要比重[9] - 滇缅公路平均每公里牺牲1名机工,超1/3成员(约1000人)因轰炸、疟疾或坠崖殉国[13][11] - 机工创新发明防滑三角木、视线测量杆等工具应对复杂路况,10小时搭建300米浮桥恢复被炸断的功果桥[11][12] 人物事迹与精神传承 - 女机工李月美女扮男装参战,被誉为"当代花木兰",13岁蒋印生等青年突破年龄限制回国[13] - 马来西亚华侨白雪娇留下告别信投笔从戎,体现"集天下水滴成海"的报国信念[17][18] - 南侨机工历史档案2018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9年获马来西亚"亚洲和平奖"[15] 纪念与文化遗产 - 云南畹町、昆明及马来西亚均建有南侨机工纪念碑,后代创作《南侨颂》组歌传播事迹[14][15] - 《告别南洋》歌曲成为机工回国时的精神象征,表达华侨对祖国的深厚感情[21][25] - 守碑人叶晓东20年守护英名录,机工后人持续通过重走滇缅公路等活动缅怀先辈[14][12]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展在厦门启动巡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09:08
展览内容 - "赤子功勋——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展"流动展览在厦门市华侨中学启动巡展,展览分为"共赴国难""祖国召唤""血铸丰碑""艰辛归程""光照千秋"五个部分 [1][3] - 展览通过大量历史照片讲述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英勇事迹,彰显海外侨胞与祖国同舟共济、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 [3] - 展览配套组织主题讲座、征文比赛等活动,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南侨机工这一爱国华侨群体,了解其热血报国的历史 [5] 历史背景 -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是近百年来华侨史上最集中、最有组织、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爱国主义行动 [1] - 抗日战争时期,30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响应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号召,回国参与抗战,在滇缅公路上用生命谱写了英雄壮歌 [1] 展览组织 - 展览由华侨博物院策划实施,计划持续至12月,并在厦门市各区中小学、社区、企业等机构巡回展出 [3] - 华侨博物院由陈嘉庚于1956年倡办,1959年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文博机构,也是中国第一家全面系统收集、研究、展示华侨华人历史和业绩的博物馆 [5] 社会意义 - 南侨机工的感人事迹不仅是华侨爱国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奋进的精神丰碑 [3] - 华侨博物院副院长钟志诚强调,历史不应该忘记南侨机工的贡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