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印度教民族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莫迪强宣“印军大捷”,印体制为何纵容“自欺式胜利”?
虎嗅· 2025-05-19 18:04
印度国大党成立背景 - 1885年12月28日印度国民同盟更名为印度国民大会(国大党),成为亚洲首个现代政党 [1] - 成立初期获英印总督达弗林允许,62年后取代殖民统治成为印度共和国领导力量 [1] - 国大党并非单一组织,而是汇集暴力反英激进派与温和自治派的同盟 [2] 组织结构演变 - 从民意反馈平台转型为现代民族主义政党,结合上层渗透与基层动员 [2] - 1937年根据《1935年印度政府法》参与省选举,通过代议制获得省级政权 [14] - 1947年独立后由帕特尔主导内政部,系统性限制穆斯林在公务员和军警队伍发展 [19] 意识形态整合 - 甘地主义通过国货运动发展民族经济,孟买纺织厂产量大增 [8] - 联合左翼力量发动工农运动,1929年建立比哈尔省农民协会(后发展为全印农民协会) [11] - 1934年纳拉扬在党内组建国大社会党,作为印共公开活动平台 [11] 社会基础转变 - 20世纪30年代地主阶级渗透国大党,联合党内保守派清理左翼力量 [14] - 1948年帕特尔清除国大社会党,削弱群众基础 [15] - 穆斯林占比14%的达利特群体被限制政治权利,1932年《浦那协定》取消其独立选区 [17][18] 政治权力分配 - 1950年帕特尔过世后,尼赫鲁排挤保守派坦顿,接任党主席掌握党政大权 [20] - 1980年印度人民党成立,构建平行于国大党的"团家族"右翼组织网络 [23] - 1991年国大党启动新自由主义改革,否定英迪拉·甘地经济方针 [25] 选举与政党竞争 - 1937年省选举中国大党对穆斯林联盟形成压倒性优势 [19] - 1946年省选举中穆盟在旁遮普、信德、孟加拉三省执政,推动印巴分治 [19] - 1974~1975年纳拉扬领导的JP运动以政党轮替告终,未实现全面革命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