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陷阱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一线评论|搞形象工程就是挖地方“发展陷阱”
新华社· 2025-07-09 20:10
投资数千万元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后就长期闲置;耗资上千万元建设的一批政务信息系统,建成即 遭停用……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区形象工程后遗症凸显,不少项目盘活无门、处置无路,成为拖累地 方的"发展陷阱"。 根治形象工程,必须从制度源头着手。坚决扭转片面考核导向,将民生改善、债务风险防控、生态可持 续性等关键指标摆在更重要位置。要强化对重大工程项目全流程、穿透式监管,确保决策阳光透明,让 每一笔财政支出都经得起检验。同时,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追责制度,减少短线思维、草率决策。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各地要以纪法为戒、以民心为尺,以对地方长远发展负责 的态度积极谋划,以高质量发展赢得未来。 (新华社南昌7月9日电) 形象工程变"发展陷阱",危害极深。一方面,大量资金投入到华而不实的项目中,使用效率低下,违背 建设初衷;另一方面,这类工程往往重面子轻里子,本应用于民生改善和产业升级的资金被挤占,忽视 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合理布局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阻碍了进一步发展。这些盲目上马的工程还会让群众 对地方治理能力产生质疑,影响政府公信力。 "形象工程"为何屡禁不止?根源在于个别干部政绩观扭曲。一些干部将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