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化石保护

搜索文档
院士专家为浙江李家生物群化石保护利用支招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7 15:14
南京大学教授、国际地层委员会副主席沈树忠介绍,李家生物群以化石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保存完整 为特征,尤其是黄铁矿化三维立体保存的宏体化石,异常精美,为世界同期所罕见,完整展现了华南二 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前繁荣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揭示二叠纪古气侯、古地理演化的珍稀窗口。 近年来,建德市坚持"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原则,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 研究所、浙江省地质院等合作,初步划定李家生物群化石产地保护范围,设置栅栏、防护网等保护设 施,开展生物群研究,夯实李家生物群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李家镇成功创建地质文化镇,积极培育地 "科学咖啡馆"是近年浙江省科协打造的一个跨界交流、协同创新的科学传播平台。此次活动通过"科学 咖啡馆"的形式,共同对话关键地质事件研究和古生物化石保护的机遇与挑战。 6月24日,以"解码二叠纪李家生物群与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活动首次走进浙江省建德市李 家镇。相关古生物研究专家学者深入化石发掘现场考察,在村庄开展专题研讨,为李家古生物群化石的 科学研究、综合保护、合理利用支招。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旭、沈树忠等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形成的《李家生物群研究保护白皮书》,提出了规 ...
建德:李家生物群化石研究保护《白皮书》首发
杭州日报· 2025-06-25 10:38
李家生物群的科学研究价值 - 建德李家生物群是全球二叠纪(距今3亿-2.5亿年)化石宝库,保存了生物多样性极高、数量巨大、完整精美的化石类群,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7] - 李家生物群处于地球生命演化史上影响最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前,是古地磁发生倒转的关键演变时期,是反映当时海洋生物繁育情况和当时大气、地质(如火山活动)和地貌环境变更的珍稀窗口 [9] - 经研究发现,2.7亿年前该地区海洋中生存着鱼类等脊椎动物,以及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十余个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大多为黄铁矿化三维立体保存的宏体化石,为世界同期所罕见 [9][10] 李家生物群的保护与开发 - 首发《李家生物群化石研究保护白皮书》,从规范保护、科学研究、文旅发展、科创保障等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快编制化石产地和剖面保护规划方案,推进化石标本数字化建档 [11] - 建德市在李家生物群保护工作上始终坚持"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初步划定化石产地保护范围,设置栅栏、防护网等保护设施,打造乡村化石馆科学管护化石标本 [12] - 建德市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浙江省地质院等单位深入合作,开展地质文化资源调查、古生物群研究,夯实李家生物群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12] 李家生物群的文旅产业发展 - 建德市推动打造古生物化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全国化石文化产业集聚平台和全国地球科学科普教育标杆,持续放大"全国地质文化镇""中国菊石之乡"等品牌效应 [11] - 建德市累计接待省内外科普研学团队3万余人次,积极培育地学科普产业 [12] - 下一步将探索搭建化石文化产业集聚平台,招引相关人才和业态集聚,建成化石展示修复中心、科普文创体验街区等一批项目,举办好李家生物群专题展览、科普研学等系列活动 [13] 李家生物群的学术关注与发现 - 李家镇自20世纪70年代就有专家团队到访开展野外地质调查,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徐星实地指导李家生物群研究和化石保护利用工作 [8] - 当地发现了前碟菊石、海胆、幼枝海百合等多个生物新类型和旋齿鲨颌骨等极为罕见的化石 [10] - 2024年11月,陈旭院士在浙江省地质博物馆参观时,被李家镇菊石展区所吸引,表示李家镇产出的菊石化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