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地震模型

搜索文档
可视化模型为地震预警开辟新路径
新华社· 2025-06-18 15:38
地震预测研究突破 -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可视化地震模型实时追踪断层面微观接触点演化过程,揭示板块构造应力积累与地震破裂的物理机制 [1] - 研究发现断层实际接触面积仅占整个表面极小部分(可通过光学测量),是控制地震行为的关键状态变量 [1] - 实验观察到地震破裂过程中约30%接触面积在几毫秒内消失,直接推动地震发生 [1] 实验方法与验证 - 使用透明丙烯酸材料配合高速相机和光学测量,实现实验室地震破裂过程的实时观测 [1] - 26种模拟情境显示破裂速度与断裂能关系符合线弹性断裂力学预测 [2] - 计算机模拟在破裂速度、应力下降幅度和光透过率等维度与实验结果高度吻合 [2] 理论突破与应用前景 - 研究首次为地震模型中的经验性"状态变量"提供物理解释——即断层面实际接触面积 [2] - 接触面积变化会影响电导率、渗透率和地震波透射率等可测物理属性,持续监测可揭示断层行为 [2] - 该发现可能推动建立基于断层真实接触状态监测的短期地震预警系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