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测

搜索文档
从“日本末日大地震”传言看预测之难
环球时报· 2025-07-07 06:50
地震预测传闻的起源与传播 - 日本7月5日毁灭性大地震的传闻源自漫画家龙树谅1999年出版的《我所看见的未来》一书,书中记录了"预言梦",其中一则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时间巧合[1] - 书中描述2025年7月5日凌晨4时18分将发生毁灭性地震,海啸危害相当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3倍,日本太平洋一侧1/4到1/3将被吞噬[1] - 鹿儿岛地区吐噶喇列岛近期发生1329次烈度1级或以上地震,包括7次3级以上和一次5.3级地震,加剧了民众恐慌[2] 日本官方与科学界的回应 - 日本气象厅强调地震预测必须包含时间、地点和规模三要素,目前科技水平无法准确预测[3] - 东京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罗伯特·盖勒指出无科学证据支持该预言,气象厅明确鹿儿岛地震与传言无因果关系[3] - 漫画家龙树谅在新书《天使的遗言》中澄清"7月5日"仅是记录梦境的日期,书中具体描述为出版社编辑擅自添加[3] 日本的地震风险背景 -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每年经历约1500次地震,全球6级以上地震中日本占1/5[4] -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造成超过1.8万人遇难,福岛核泄漏影响持续至今[4] - 日本政府警告"南海海槽特大地震"风险,最新研究显示其可能造成292万亿日元经济损失和29.8万人死亡[5] 科学界对地震预测的局限性 - 当前技术仅能提前数十秒预警地震或评估长期概率,无法精准预测具体日期和地点[6] - 美国地质调查局承认尚未发现可靠的地震规律性预测方法[6] - 地震预测涉及多学科,人类对地下复杂过程的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实验室模拟和规律验证受限[7] 地震预测的现状与方法 - 日本政府数据显示南海海槽30年内发生8级以上地震概率为82%,较2024年上升1%,该预测基于地面隆起与沉降模式分析[7] - 现有地震预警系统利用纵波与横波传播速度差,为公众争取几秒至几十秒避险时间[8]
“末日地震”谣言搅动日本,今夏酷暑飓风考验接踵而至
第一财经· 2025-07-06 18:36
谣言事件影响 - 日本漫画家1999年预言2025年7月5日大地震的谣言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近25万人蹲点观看地震直播导致气象厅网站瘫痪 [1] - 谣言导致亚洲多国赴日旅游意愿下降 野村综合研究所预估经济损失达5600亿日元(约258 7亿元人民币) [2] - 实际仅发生5 4级地震 与预言无关 日本气象厅及政府多次辟谣强调地震无法精确预测 [3][4] 地震科学背景 - 鹿儿岛吐噶喇列岛6月21日至7月5日发生1329次小规模地震(最高5 5级) 属火山活动引发的"震群型地震" 历史数据显示每3-5年出现类似活动 [4] - 日本气象厅明确地震预测需包含时间、地点、规模三要素 当前科技无法实现 东京大学教授指出地震预测无科学依据 [5] - 日本-菲律宾海底分属不同板块且间隔6000米深海沟 驳斥预言地质矛盾 [5] 自然灾害长期风险 - 日本政府报告显示未来30年南海海槽发生8级以上地震概率从70%升至80% 基于地质周期统计 与谣言无关 [7] - 日本近年极端气候频发 2月遭遇"十年一遇"寒潮致旅游业受损 6月平均气温较基准高2 34℃创1898年以来最热纪录 [7] - 第3号台风"木恩"7月3日生成 预计向日本本州岛东部移动 强度逐渐增强 [7] 行业应对措施 - 中国驻日使馆提醒在日公民防范自然灾害 包括关注预警信息、避开危险区域、做好防暑降温 [8]
“末日地震”谣言搅动日本,今夏酷暑飓风考验接踵而至
第一财经· 2025-07-06 17:20
地震谣言事件 - 日本社交媒体疯传"2025年7月5日毁灭性地震"预言,源自1999年漫画家的梦境描述,导致7月5日凌晨近25万人观看地震直播,气象厅网站瘫痪 [1] - 实际当天仅鹿儿岛县发生5.4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及政府连续辟谣,强调地震无法精确预测,鹿儿岛频繁地震属火山活动引发的正常"震群型地震" [1][3] - 谣言导致亚洲多国赴日旅游意愿下降,野村综合研究所预估经济损失达5600亿日元(约258.7亿人民币) [1] 日本自然灾害现状 - 日本政府报告显示未来30年南海海槽发生8级以上地震概率从70%升至80%,但强调这是长期统计结果,与预言无关 [5] - 日本6月平均气温较基准值高2.34℃,创1898年以来最热纪录,气象厅预测高温将持续至9月,同时第3号台风"木恩"正在逼近 [5] - 2月"十年一遇"寒潮造成滑雪场停业、物流中断,夏季极端气候频发加剧旅游业和运输业压力 [5] 科学机构权威解读 - 日本气象厅明确地震预测需包含时间、地点、规模三要素,当前科技水平无法实现,东京大学教授指出无证据支持特定日期灾难 [4] - 国土地理院驳斥预言中"日本-菲律宾海底爆发"说法,指出两地分属不同板块且间隔6000米深海沟 [4] - 鹿儿岛吐噶喇列岛6月21日至7月5日累计发生1329次小地震(最高5.5级),属周期性火山活动,与大地震前兆无关 [3] 行业应对措施 - 中国驻日使馆发布防灾指南,建议在日公民关注气象预警、避免极端天气出行、做好防暑降温 [6] - 日本气象厅实时监测显示7月6日发生4.8级地震(震度5级),无海啸风险,持续通过发布会稳定公众情绪 [3][5]
25万人凌晨4点蹲守直播等地震 预言时间点已过:没震
财联社· 2025-07-05 13:25
地震预言事件 - 日本气象厅监测显示截至7月5日13时未发生"毁灭性大地震",仅鹿儿岛海域出现持续两周的正常群震余波 [1] - 关于大地震的预言引发广泛关注,日本全国紧急地震速报的YouTube直播在凌晨4时吸引近25万观众实时观看 [4] - 截至东京时间上午11时,日本全境无异常地震活动,仅鹿儿岛附近上午8时发生5.3级小规模地震 [4] 谣言来源与澄清 - 大地震预言源于漫画家龙树谅1999年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书中记录其梦见"2025年7月5日菲律宾海域引发海啸吞噬日本三分之一国土" [8] - 因该书曾模糊提及"2011年3月大灾难"与东日本大地震时间巧合,部分网民视其为"神预言"导致传播 [8] - 龙树谅在2025年6月新书《天使的遗言》中澄清7月5日仅为记录梦境日期,非灾难发生日,并指出出版社炒作添加具体日期非其本意 [8] 官方与科学界回应 - 日本气象厅长官野村龙一多次驳斥预言"毫无科学依据",强调当前技术仅能预警地震或评估长期概率(如南海海槽未来30年强震概率80%) [11] - 东京大学荣誉教授罗伯特·盖勒指出科学手段无法预测地震具体时间、地点和规模,鹿儿岛近期上千次有感地震属正常板块活动 [13] 社会与经济影响 - 恐慌情绪导致部分旅行社赴日团退订率高达80%,航空公司缩减赴日航班,鹿儿岛、熊本等冷门目的地航线被大幅削减 [14] - 日本超市出现抢购潮,防灾包销量激增300%,羽田机场现异常人流,气象厅网站因访问量暴涨一度崩溃 [14] - 鹿儿岛县十岛村7月3日启动岛外避难计划,首批13名居民于7月4日凌晨撤离 [16] 防灾意识提升 - 日本防灾协会倡导的"3·7·30原则"(储备3天饮用水、7天食物、30天生活必需品)在预言传播期间获广泛关注 [17] - 东京都政府数据显示家庭应急包销量增长45%,其中60%为首次购买 [17]
25万人凌晨4点蹲守直播等地震,预言时间点已过:没震
第一财经· 2025-07-05 13:22
地震预言事件 - 截至日本当地时间7月5日13时,预言所称的"毁灭性大地震"并未发生,仅鹿儿岛海域有持续两周的群震余波 [1] - 日本全国紧急地震速报的视频直播在当天凌晨4时吸引近25万人观看 [1][2] - 截至东京时间上午11时,日本全境未发生任何异常地震活动,仅鹿儿岛附近出现5.3级小规模地震 [3] 谣言来源与传播 - 大地震预言源于日本漫画家龙树谅1999年出版的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书中记录她梦到"2025年7月5日凌晨4时18分菲律宾海域海底爆炸引发百米海啸" [6] - 由于该书曾模糊提及"2011年3月大灾难"与东日本大地震时间巧合,部分网民将其视为"神预言" [6] - 龙树谅本人已在2025年6月澄清"7月5日只是记录梦境的日期,并非灾难发生日",并强调书中内容被出版社加工炒作 [7] 官方与科学界回应 - 日本气象厅强调"7月5日大地震"纯属谣言,地震无法精确预测 [4][9] - 东京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罗伯特·盖勒指出利用科学手段预测地震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规模目前仍不可能 [11] - 地质数据显示鹿儿岛近期的上千次有感地震均属正常板块活动,与大地震前兆无关 [11] 社会影响 - 部分旅行社赴日团退订率高达80%,航空公司缩减赴日航班,鹿儿岛、熊本等冷门目的地航线被大幅削减 [13] - 日本国内超市出现抢购潮,防灾包销量激增300% [14] - 羽田机场出现异常人流,日本气象厅网站因访问量暴涨一度崩溃 [14] - 鹿儿岛县十岛村启动岛外避难计划,首批13名居民已于7月4日凌晨撤离 [15] 防灾意识提升 - 日本防灾协会倡导的"3·7·30原则"在预言传播期间获得广泛关注 [17] - 东京都政府数据显示家庭应急包销量增长45%,其中60%为首次购买 [17] -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特别提醒在日同胞加强安全防范,密切关注灾害预警 [17]
今日有毁灭性大地震?日本政府紧急辟谣
证券时报· 2025-07-05 10:57
地震谣言对日本旅游业的影响 - 社交媒体流传"日本7月5日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的传言导致外国游客取消赴日行程[2][4] - 部分航空公司因游客减少缩减飞往日本的航班数量[4] - 美国游客因妻子担忧和社交媒体信息考虑取消行程[6] 日本官方及专家辟谣 - 日本政府和专家强调地震传言缺乏科学依据[8] - 日本气象厅驳斥地震预言为"骗局"并指出当前科技无法预测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规模)[9][11] - 东京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罗伯特·盖勒称科学手段预测地震目前不可能[12][14] 中国驻日使馆自然灾害提醒 - 6月21日至7月2日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近海累计发生911次有感地震[17] - 第3号台风"木恩"7月3日生成并向日本本州岛东部移动[17] - 日本6月平均气温较基准高2.34℃创1898年以来最热纪录预计酷暑持续至9月[17]
日本今日有毁灭性大地震?日本政府回应
新浪财经· 2025-07-05 09:54
日本地震谣言对旅游业的影响 - 社交媒体上关于"日本7月5日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的传言导致外国游客取消赴日行程 [1][3] - 部分航空公司因访日游客减少已缩减飞往日本的航班数量 [3] - 美国游客对谣言反应两极分化:部分因担忧取消行程,部分认为地震无法预测且不影响计划 [5][7] 日本官方及专家辟谣行动 - 日本气象厅驳斥地震预言为"骗局",强调当前科技无法预测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规模) [8][11][13] - 东京大学荣誉教授罗伯特·盖勒指出无科学证据支持地震预言,科学手段尚不能预测地震 [14][16] 日本自然灾害实际风险提示 - 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近海6月21日至7月2日累计发生911次有感地震 [18] - 第3号台风"木恩"7月3日生成,预计向日本本州岛东部移动并增强 [18] - 日本6月平均气温较基准值高2.34°C,创1898年以来最热6月记录,酷暑或持续至9月 [18] 中国驻日使馆防灾建议 - 建议在日人员关注地震动态/气象预警,极端天气避免靠近河道/海边/山区 [19] - 提供日本气象厅中文信息网站及使领馆紧急联络方式 [20][21]
【日本气象厅紧急辟谣末世预言】7月5日讯,近日,一则关于“日本7月5日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的传言在社交平台疯狂传播,引发广泛关注。受此影响,有不少外国游客取消了赴日行程,日本的旅游业受到影响。日本政府和专家纷纷出来辟谣,强调这个传言没有科学根据。日本气象厅地震海啸监视科科长海老田绫贵表示,预测地震必须包含三个要素: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何种规模。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无法预测这三点。此类谣言传播纯属骗局。
快讯· 2025-07-05 00:23
日本气象厅辟谣地震传言 - 日本气象厅紧急辟谣关于"7月5日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的传言,强调该预测无科学依据 [1] - 地震预测需包含时间、地点和规模三要素,当前科技水平无法实现此类精确预测 [1] - 传言导致部分外国游客取消赴日行程,对日本旅游业造成负面影响 [1] 社交媒体谣言传播 - 地震谣言通过社交平台疯狂传播,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1] - 日本政府和专家联合发声澄清,指出此类谣言纯属骗局 [1] 旅游业影响 - 谣言直接导致赴日外国游客数量减少,旅游业短期受冲击 [1]
可视化模型为地震预警开辟新路径
新华社· 2025-06-18 15:38
地震预测研究突破 -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可视化地震模型实时追踪断层面微观接触点演化过程,揭示板块构造应力积累与地震破裂的物理机制 [1] - 研究发现断层实际接触面积仅占整个表面极小部分(可通过光学测量),是控制地震行为的关键状态变量 [1] - 实验观察到地震破裂过程中约30%接触面积在几毫秒内消失,直接推动地震发生 [1] 实验方法与验证 - 使用透明丙烯酸材料配合高速相机和光学测量,实现实验室地震破裂过程的实时观测 [1] - 26种模拟情境显示破裂速度与断裂能关系符合线弹性断裂力学预测 [2] - 计算机模拟在破裂速度、应力下降幅度和光透过率等维度与实验结果高度吻合 [2] 理论突破与应用前景 - 研究首次为地震模型中的经验性"状态变量"提供物理解释——即断层面实际接触面积 [2] - 接触面积变化会影响电导率、渗透率和地震波透射率等可测物理属性,持续监测可揭示断层行为 [2] - 该发现可能推动建立基于断层真实接触状态监测的短期地震预警系统 [2]
防震减灾保安全,避险要点须牢记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21
地震基本情况 -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几百万次地震 人类尚未完全掌握其形成机理 地震预测仍处探索阶段 [1] - 中国占全球7%国土但发生33%大陆地震 57%人口 51%城市和58%国土位于地震高风险区 [1] - 震级代表地震释放能量大小 烈度代表对地表影响破坏程度 大地震后会发布烈度图指导救灾重建 [1] - 震源深度影响破坏力 浅源地震(<60公里)破坏力最大 中国地震多为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60-300公里)主要在青藏高原 深源地震(>300公里)主要在东北地区 [1] 地震预警与应对 - 预估震级>4级或烈度>5度时 通过手机 电视 广播 专用终端和社区喇叭定向发布警报 [3] - 室内避震原则为"伏地 遮挡 手抓牢" 躲桌下或沙发旁 抓固定物防滑动 避开玻璃吊灯等悬挂物 [3] - 室外避震需找开阔地蹲下 远离高楼 电线杆 广告牌等危险物 [3] - 被困废墟时应搭建安全空间 处理伤情 收集食物水源(包括冷凝水) 保持积极心态 有节奏敲击金属管道等发出求救信号 [4] 防震减灾措施 - 排查家电线路 燃气管道老化问题 加固易倒家具家电 [5] - 准备家庭应急包 含食品 饮用水 急救药品 救生哨 保温毯等 [5] - 学习心肺复苏 止血包扎 灭火器使用等急救技能 [5] - 熟悉周边地震避难场所分布和疏散路线 参加应急演练 [5] - 全国正改造完善避难场所布局 需平日观察工作生活区域应急设施位置 [5] 政府防灾规划 - 将开展地震风险隐患排查 提升重点地区房屋基础设施抗震能力 [6] - 推进老旧房屋 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 重要工程设施的抗震加固 [6] - 消除危化品厂库 油气管线 水库等次生灾害风险隐患 [6] - 针对高原高寒 高温雨季等极端情况 做好断网断路断电应对准备 储备救援力量 救灾物资和群众安置资源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