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违约

搜索文档
好厚的脸皮
猫笔刀· 2024-08-17 22:02
岭南股份可转债违约事件 - 岭南股份公告无法偿付8月15日到期的6.5亿可转债本息,成为A股首例可转债实质性违约案例 [1] - 公司财务状况显示账面货币资金仅2.47亿(可能存在虚增或受限情况),短期债务达22.4亿,一年内到期债务16.6亿,流动性已枯竭 [1] - 公司股价跌至0.93元并连续3日低于1元面值,面临退市风险,进一步加剧债务偿付危机 [1] 可转债市场历史背景 - A股历史上可转债100%兑付记录源于两个特殊背景:早期发行门槛高(仅优质企业可发债)和退市机制不完善(烂企业可通过转股让股民兜底) [5] - 近4-5年可转债发行门槛放宽导致发行量井喷,同时面值退市制度严格执行(年退市公司从个位数增至50+),打破原有转股兜底模式 [5] - 当前市场环境下,可转债投资者需重新评估信用风险,国企背景不再等同于刚性兑付保障 [6] 国企信用分层现象 - 投资者对岭南股份的国企背景(中山市国资控股)存在刚兑信仰,但实际信用分层明显:央企最优,省属国企次之(沿海强省优于内陆),地市级国企风险最高 [6] - 证券时报发文《国企可转债的刚兑信仰该放下了》明确否定国企债券刚性兑付预期,引发市场争议 [2][4] 市场系统性风险 - A股当前环境已发生质变,退市常态化使可转债失去转股兜底机制,投资者需直面信用违约风险 [5][6] - 全市场参与者(券商、基金、散户、中介机构等)均面临制度套利空间消失带来的冲击,需警惕信用债重定价过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