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

搜索文档
热点访谈 | 气象专家解释,北京为何这么湿
新华网· 2025-07-05 15:22
天气现象分析 - 近期北京及华北地区的闷热潮湿天气由副热带高压北抬导致 夏季风带来充足水汽形成低层高湿条件 [1][3] - 气象特征表现为雷阵雨频繁 湿度持续偏高 体感温度显著上升 最高气温达37℃ [4][5] - 与华南"回南天"不同 此次为典型"桑拿天" 出现时间较往年7月中旬提前 [1][3] 气象数据预测 - 7月10-17日北京将持续高温高湿 12-13日出现37℃峰值温度 14天中12天有降雨 [4] - 副热带高压主体将控制华北地区 未来一周维持闷热天气 短暂阵雨无法缓解整体高温 [5] - 具体预报显示日间风力普遍低于3级 风向多变 14日起风力增强至3-4级 [4] 公众影响 - 地铁等密闭空间出现墙壁凝水现象 晾衣困难等生活问题引发网络热议 [2] - 气象部门预警高湿环境下中暑风险上升 需注意补水及电解质平衡 [6] - 典型症状包括头晕 皮肤灼热 体温异常等 建议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6]
北方“桑拿天”还要“蒸”多久?
新华网· 2025-07-05 11:16
北方高温高湿天气成因 - 北方湿热天气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紧密相关 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 引导夏季风北推至东北地区南部 华北地区中南部 西北地区东部一带 [1] - 季风携带水汽和热量形成高温高湿天气 华北地区近期最高气温30℃左右 未达高温标准 但3-4日相对湿度达85%以上 北京3日短暂达到100% [1] - 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华北地区进入雨季 湿热天气不会持续太久 今年副热带高压北抬偏北偏强导致现象提前 [1] 体感温度与气象特征 - 高湿度显著提升体感温度 在温度不高但湿度高的情况下 人体感受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2] - 当前北方天气不符合"回南天"特征 真正回南天发生在春初 伴随冷暖空气交汇 物体表面易凝结水珠 而当前北方无冷空气过程 整体温湿度同步升高 [3] 天气持续趋势与健康影响 - 未来一周华北将持续"桑拿天" 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北抬控制华北 虽有阵雨短暂缓解 但高温闷热总体持续 [4] - 高温高湿环境削弱人体散热能力 增加中暑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大量出汗易导致脱水或电解质失衡 [4] - 建议高风险人群加强补水 使用空调降湿 保持通风阴凉环境 [4]
北京天气闷热潮得像“回南天”?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新华网· 2025-07-04 06:55
天气现象讨论 - 北京7月3日气温28.5℃且湿度达83%,与广州同期33.6℃气温和60%湿度形成反差,引发公众对"北京回南天"的热议 [1] - 气象数据显示北京湿度高于广州,打破公众对南北气候差异的常规认知 [1] 气象成因分析 - 近期华北闷热天气实质为副热带高压北抬导致的"桑拿天",非华南特有的回南天现象 [4]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引导夏季风北上,向北京输送水汽,导致低层水汽条件好、雨水频繁及湿度增大 [4] 公众影响与建议 - 高湿闷热环境下易引发中暑,症状包括头晕、口渴、皮肤灼热等,需及时转移至阴凉处并补充水电解质 [4] - 气象部门强调若中暑症状无缓解应立即就医 [4] 视觉资料补充 - 北京市凉水河实景照片展示近期天气状况 [3] - 中央气象台官网发布的广州市气象数据截图提供对比依据 [5]
“衣物都有馊味了”,北京也出现了“回南天”
新京报· 2025-07-02 16:30
北京异常潮湿天气现象 - 北京近期湿度显著高于常年同期,部分城区最小相对湿度接近60%,而常年7月上旬平均值仅12.6% [2][4] - 京津冀地区受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影响,体感温度达35℃(气温30℃+湿度超70%),湿度夜间可达90% [2] - 气象专家指出,北京当前潮湿虽被比喻为"回南天",但实际不符合华南地区"先冷后暖"的严格定义 [3] 气象成因分析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偏南暖湿气流持续控制北京,导致水汽充沛,降雨日数较常年偏多 [4] - 北京自6月26日起连续5天出现分散性阵雨或全市范围降雨,7月2日仍有明显降雨 [4] 缓解条件与时间预期 - 短期缓解需"下透的雨"将大气水汽转化为降水,长期彻底缓解需等到夏末副热带高压撤离 [1][4] - 气象观测显示,朝阳、海淀等城区异常高湿度状态将持续,具体历史罕见程度需后续统计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