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场探测

搜索文档
首颗、首例、首座!上周末被这些新突破“硬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6 07:43
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业务卫星成功发射 - 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业务卫星"张衡一号"02星,搭载9种科学探测设备,用于全球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等参数的准实时监测 [1][5] - 该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天-空-地"立体监测能力 [3][5] - 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1] 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开展 -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成功开展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 [5][7] - 该成果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7] - 未来该系统有望通过运动功能替代技术改善脊髓损伤、截肢等患者群体的生存质量 [7] 首座跨越黄河的铁路钢桁拱桥成功封顶 - 我国首座跨越黄河的铁路钢桁拱桥青海尖扎黄河特大桥吊索塔架实现封顶,单座重达1800吨,边跨最大索力1161吨 [7][10] - 该桥于2023年开始施工,目前已进入主桥合龙冲刺阶段,预计今年8月实现合龙 [7][10][12] - 吊索塔架相当于巨大钢铁杠杆,为主桥合龙提供承重和拉力 [10] 商用堆生产钇-90技术成功实现突破 - 我国成功掌握商用堆生产钇-90技术,秦山核电"和福一号"辐照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并通过检测,可实现批量化生产 [12][14][16] - 钇-90玻璃微球是一种释放β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药物,可通过血管介入手段对肝部肿瘤病灶进行精确治疗 [16] - 秦山核电基地中的商用重水堆核电站对生产钇-90具有独特优势 [14]
“张衡一号”02星成功发射 天上的卫星和地震是如何联系上的?
央视新闻· 2025-06-14 19:15
卫星发射与任务 - 我国成功发射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02星,标志着地球物理场空间观测领域探测能力的重大提升 [1] - "张衡一号"02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业务卫星,设计寿命6年 [2] - 卫星携带9种科学探测设备,包括电场探测仪等,用于全球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中性大气层等参数的准实时监测 [2] 卫星功能与技术升级 - "张衡一号"02星在01星基础上增加了电离层光学计载荷,预计将电离层和中性大气结构参数的测量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 [6] - 02星是业务卫星,相比01星的科研验证功能,将更多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6] - 卫星通过捕捉地震形成过程中释放的电磁波和电磁场畸变,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8] 国际合作与分工 - "张衡一号"02星由中意两国合作研制,中方负责卫星抓总研制、发射及测运控,意方负责电场探测仪和高能粒子探测仪的研制 [12] - 两国通过联合研制、数据共享等方式提升地震电磁前兆监测水平,服务全球防灾减灾需求 [11] - 中意航天合作历史悠久,自1991年签署政府间协定以来,已成功合作发射"张衡一号"01星和02星 [14] 应用与协同观测 - "张衡一号"系列卫星的天基观测数据与地面监测系统互补,形成"天-空-地"立体监测能力,提升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监测水平 [10] - 两颗卫星在轨组网后,将进一步提高地球物理场的探测效率 [10] - 卫星数据可用于研究电磁波与地震活动的时空关联规律,为极端天气和地壳活动监测提供支持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