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包容
icon
搜索文档
允许“做自己”:城市对年轻人的宝贵包容
中国青年报· 2025-10-31 08:29
"给同事打电话,对方接起来第一句话通常是上海话。开会也是,说着说着就切换成了上海话,我听不 懂。虽然他们不是故意的,但我还是感觉自己被排除在外。" 提起一年前在上海一家银行的实习经历,我的朋友冯尚对办公室里的"方言文化"仍印象深刻。她是北方 人,在上海读了本科和研究生。到工作的关口,冯尚一开始还是想留在上海,找到了"上海人密度极 高"的银行实习,有很大概率留用。但是,方言的隔阂让她难以融入。 更让她不适的是,带教老师指导她工作的方式——让她在保洁人员休息的时候擦桌子。她试图反驳,前 辈则称,"我之前都是跪在地上把线整理好"。虽然她在上海待了6年,有多段实习,但和这位带教老师 的相处还是让她身心俱疲。 冯尚在这家银行待了22天就结束了实习,今年春天在北京找到了新的实习。"我很恋家,还是想离家近 点。" "有恒产者有恒心"。对于刚步入社会的我们,有一间舒适且租金不要近乎工资的一半的房子,就已经算 是"恒产"了。来自地方政府或者工作单位的住房补贴,对刚工作的毕业生无疑是"及时雨"和"寒冬柴"。 冯尚知道刘昊的房租后,也赶紧去查询了相关政策。不过,因为报名时间晚,她现在必须排队等待才能 住进交通相对便利的公寓。 然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