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山水
搜索文档
岁月不改丹青志
人民日报· 2025-11-23 06:00
在这一综合艺术平台举办展览,他于作品选择上颇费思量。因为国家大剧院与纯粹的美术馆的观众群体 有所不同,他希望构建一个立体的展览框架。从求学到教书育人、从事文化行政管理工作,再到回归艺 术家本色,冯远的人生经历相较同行更为丰富。因此,他得以体察更广阔的生活,更不断自觉加强个人 思想修为与学习,摆正个人与时代、集体、国家的关系,从而在创作中注入更多元的思考。他的创作主 题、艺术手法多样,涵盖历史与现实、写实与写意、传统与现代。选择其中任何一个单项主题,都不如 以"岁月"冠名,更能综合呈现他的人生经历与艺术道路,尤其是他多年来从思想观念到艺术风格的演 变。他始终认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要努力读懂生活和艺术这两部"大书"。如今,他期待观众通过展 览,可以读懂这部由笔墨谱写的时代变奏、由人物绘就的历史画卷。 在北京工作生活二十余载,冯远深深爱上了这座历史底蕴厚重又澎湃着现代气息的城市。他将"古都纪 景"放在展览的第一个板块,着力以中国画笔墨诠释都市风貌,与寄情草木山川的第四板块"天地有 情"形成呼应。最新创作的"老北京烟火人家"系列,有意识地记录了老北京丰厚文脉中普通民众的生活 情态,充满民俗意趣与情感温度。"圣都纪景" ...
上海的艺术家们|邱岸雄:从《新山海经》到当代山水之旅
新浪财经· 2025-09-25 08:13
艺术家邱岸雄喜欢从中国传统文脉中寻找灵感,其早年的代表作《新山海经》系列水墨动画就是从《山海经》角 度出发,描绘文明冲突和人类所面临的困境。近年来,邱岸雄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山水传统。 智通财经"上海的艺术家们"栏目,近日来到艺术家邱岸雄在上海宝山区的新工作室。今年早春,邱岸雄与友人一 起从上海出发到成都,记录了一场当代山水之旅。现在,他每天都会来到画室,用画笔记录下山水之行。 位于上海宝山区的中成智谷园区曾是1876年淞沪铁路的货运堆场,斑驳的红砖墙、高耸的穹顶、废弃的铁轨,诉 说着厚重的历史。漫步园区,一侧是工业废墟的粗犷与沧桑,另一侧是历经改造后的先锋设计,容纳了不少家具 设计店铺、建筑设计工作室,以及艺术家的工作室。艺术家邱岸雄的工作室就在这里。 在铁路边上海宝山区的中成智谷园区,艺术家邱岸雄的工作室 1972年,邱岸雄生在四川广元,三岁随父母调动到了成都。1990年,他上四川美术学院本科,学油画。1998年, 邱岸雄离开成都,远赴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求学,一待就是五年。回国后,他来到了上海定居,从事艺术创 作,并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如今,邱岸雄生活在上海与成都,他告诉记者,在成都蓝顶,他 ...
用笔墨为城市立传
人民日报· 2025-05-25 05:52
中国画城市题材发展 -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生20年前已自发探索城市题材水墨创作,凭借对城市的热爱和推进中国画发展的使命感进行实践 [1] - 2009年左右城市山水作品开始在重要展览亮相,形成由多样笔墨与多层次城市景观构成的"城市山水"系统 [1] - "城市"成为该学院中国画系创作共识,山水画科因处于传统与当代交汇点成为焦点领域 [1] 城市山水艺术实践 - 2021年举办"城市·山水"全国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首次在高校层面确立该创作方向,推动各地院校相关教学发展 [2] - 近年来城市山水创作呈现井喷态势,大量优秀作品涌现,正成为代表时代的中国画新样式 [2] - 近期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笔墨构城"展览,集中展示上海美术学院近年城市山水创作成果 [2] 城市山水创作特征 - 当代创作强调开掘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与建筑精神属性,注入强烈人文特征使其更具现实深刻性 [2] - 区别于传统山水画以自然景观为主,城市山水以表现人造建筑为核心 [2] - 创作需避免传统笔墨与当代题材简单叠加,必须解决创造性转化问题以把握中国画艺术标准 [3] 文化背景与艺术定位 - 当前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画"概念已摆脱保守标签成为文化精神内核的体现 [2] - 城市山水创作关乎当代中国画在美术史中的定位,需要明确艺术实践中变革与坚守的边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