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培根计划(Baconian Program)
icon
搜索文档
诺奖经济学奖出炉 追问增长的终极动力
新京报· 2025-10-13 20:21
获奖者及其核心贡献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霍伊特三位学者分享,以表彰他们对技术变迁在持续增长中作用的研究 [1] - 乔尔·莫基尔作为经济史研究者,其贡献在于通过史料整理分析展示现代增长的产生 [1] - 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霍伊特作为理论家,其贡献在于用模型刻画“创造性毁灭”机制在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 [1] 乔尔·莫基尔的理论框架 - 莫基尔研究的核心主题是“大分流”问题,即近代西方为何率先进入现代增长而东方停滞,其研究侧重于从文化角度分析 [2] - 莫基尔认为现代经济增长强烈依赖知识,西方率先开启现代增长是由于更早强调知识重要性并培养支持知识创造与传播的文化与制度 [3] - 莫基尔指出“培根计划”的提出是西方重视知识的根源,该计划强调认识自然规律对于征服改造自然的重要性并提倡用实验方法探寻规律 [3] - “培根计划”通过激励科研热情增加知识数量,并通过增强知识可及性让既有知识得到更有效利用,从而支撑现代增长 [3] 阿吉翁与霍伊特的理论框架 - 阿吉翁与霍伊特的理论旨在解释索洛增长理论未能阐明的技术进步动力来源,是内生增长理论的重要分支 [5] - 其理论假设经济中产品生产需依靠技术作为中间投入品,掌握技术的企业可拥有市场力量并获取超额垄断利润 [5] - 技术进步通过新旧技术替代实现,研发投入具有随机性,一旦研发成功产生新技术,旧技术即被毁灭,此过程即为“创造性毁灭” [6] - “创造性毁灭”同时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新技术提升经济长期增长潜力,但旧技术被毁会对相关企业及利益集团造成冲击 [6] 理论的实际应用与启示 - 阿吉翁与霍伊特的理论可用以解释现实经济问题,如经济周期的产生可归因于技术研发过程中的随机性 [6] - 该理论有助于理解技术进步过程中的“阴暗面”,例如垄断公司压制新技术的博弈行为 [6] - 在当今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环境下,获奖者的增长理论可为思考未来经济方向提供有益启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