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彩增长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城记 | 上海财经大学张学良:解码进阶世界级城市群的协同之道
新华财经· 2025-09-21 11:42
政策导向与区域发展格局 - 近期出台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了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载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 [1] - 政策旨在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并选择10个关键节点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试点,以破除要素流动壁垒 [1] - 中国区域经济存在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五大板块构成的大“钻石菱形”结构 [2] - 同时存在一个以成都、重庆、武汉、郑州、西安为核心节点,聚焦中西部地区潜力释放的小“钻石菱形”结构 [2] 长三角的战略定位与发展逻辑 - 政策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2] - 长三角在全国“弯弓结构”中处于“搭弓射箭”的蓄力交汇点,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枢纽 [2] - 长三角建设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被视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复兴”,是基于其深厚历史底蕴的必然发展逻辑 [3] - 世界经济中心正形成“中国江南-欧洲-美洲-东亚中国”的回归式闭环 [3] 全球城市与陆港型城市崛起 -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在于打造能承担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4] - 全球城市格局正从海权单极转向“陆海共济”,具备多式联运优势的“陆港型全球城市”将重塑竞争格局 [4] - 武汉、成都、重庆、郑州、西安五大国家中心城市被寄予厚望,有望争创陆港型全球城市 [4][5] - 成都计划到2035年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重庆已出台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五年行动方案 [5] 基础设施互联与区域协同 - 中西部主要城市间高铁网络日益完善,成都至西安高铁行程缩短至3小时,郑州至重庆车程压缩至4小时内 [5] - 未来西渝高铁开通后,西安至重庆通行时间将压缩至2.5小时,为构建“陆港型全球城市区域”提供支撑 [5] -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覆盖长三角的江苏苏南重点城市、浙江杭甬温、安徽合肥都市圈,旨在通过要素跨区域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6] - 长三角已形成“上海研发+周边制造”的产业联动模式,通过要素跨省域流动释放“1+1>2”的协同效应 [6] 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与模型 - 提出了“多彩增长模型”,其中紫色代表的“区域协同”是撬动协调发展的关键催化剂 [7] - 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取决于城市间行政、地理、经济与社会文化“四界”的耦合程度 [7] - 区域协同发展有“四化进阶”路径:从协同化打破各自为营,到一体化破除制度壁垒,再到同城化追求生活无界,最终实现融合化的全面交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