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助力研发

搜索文档
 大模型进入研发体系后,我们看到了这些变化
 AI前线· 2025-06-19 16:10
 大模型对研发流程的影响   - AI编码工具已成为工程师日常标配,主要用于自动补全、代码生成和快速搭建原型 [1]   - 大模型改变了研发协作方式,包括知识共享新范式和跨领域协作,降低沟通门槛 [4]   - 当前AI代码生成更适用于0-1阶段原型开发、非核心业务系统和垂直场景特定任务 [3][31]     效率提升与岗位变化   - 生产效率提升十倍可能催生十倍以上新需求,岗位总量仍会增长而非减少 [3][13]   - AI赋能初级工程师更快胜任复杂任务,解放资深工程师专注架构设计和技术创新 [4]   - 代码生成占比已达40%以上,在异步Agent场景采纳率可达80% [27][28]     工程师能力要求演变   - 能率先受益AI的工程师需具备拥抱变化、优秀交流调试能力和快速学习整合能力 [10]   - AI时代核心竞争力转向关键业务深度理解、非典型问题解决和跨领域方案创新 [11][12]   - 提问能力差异导致结果悬殊,精准定义问题的能力尤为关键 [10]     研发效能度量   - 需求交付速度是核心效能指标,AI应用能力作为辅助考量维度 [21]   - 度量指标需与团队具体实践强关联,如双周迭代团队关注"两周内完成需求占比" [22]   - 指标应服务于改进而非成为目的本身,需结合阶段性需求和团队特性 [23]     AI应用开发前景   - 2025年被视为AI应用开发爆发元年,市场潜力与发展空间巨大 [33]   - 模型能力呈现垂直化发展趋势,业务需求差异化决定技术选型逻辑 [34]   - 行业正探索构建测评体系,针对不同场景实测模型适配性 [34]     代码质量保障   - 关键代码必须逐行逻辑审查,传统Code Review机制仍需严格执行 [29]   - 通过历史代码检索机制和研发空间概念优化生成代码的业务贴合度 [29]   - 外部约束机制如Few-Shot学习和规则引擎可显著提升输出质量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