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套利冲动
icon
搜索文档
一个废弃奶茶袋卖到50元,年轻人到底在买什么?
新京报· 2025-11-21 12:08
行业现象概述 - 二手奶茶袋交易在闲鱼等平台兴起,形成新兴消费现象,普通款单价0.5元至2元,联名限定款单价暴涨至15元至50元[1][5] - 交易规模初显,有商家通过出售上千个奶茶袋赚取数百元,瑞幸"崩铁"联名纸袋甚至让部分卖家获利近千元[1][7] 价格与供需结构 - 普通奶茶袋量大可包邮(30个以上),单买不包邮时实际成本约8元至12元,卖家倾向批量交易且接受议价[5] - 价格驱动因素并非材质或尺寸,而是"联名""限定""绝版"等标签带来的稀缺性,例如海外限定款因获取难度高(需国外购买且消费两杯饮料)标价49.9元包邮[5][7] 供应链与来源 - 袋子来源包括个人闲置、店员批量销售、定制仿制品,品牌方(喜茶、奈雪、霸王茶姬)均未授权单独出售包装袋[7] - 定制仿制品需卖家提供样袋找商家一比一复制,存在侵权风险,店员私下销售可能违反公司规定[7][8] 消费群体与动机 - 核心买家为Z世代年轻消费者,注重潮流符号与圈层认同,将奶茶袋作为社交货币[8][9] - 实用主义者看重袋子材质设计,将其作为通勤包或环保袋;收藏爱好者追求系列完整性,建立社群交流交易信息[9] - 消费行为融合情感溢价(品牌情感认同)、实用主义(重复使用)与套利冲动(利用稀缺性获利)[9] 市场可持续性 - 热潮持续性依赖品牌持续推出有吸引力设计,若缺乏新鲜元素热度可能消退[10] - 供给刚性限制长期发展:品牌不单独售袋、联名款时效性导致稀缺性难以维持稳定供给,易引发市场饱和或泡沫[11] - 消费注意力高度依赖社交媒体话题,易被新热点转移,短期热度难转化为长期需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