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运动

搜索文档
打开“马孔多宇宙”的另一种方式 | 《拉丁美洲社会思想手册》
新京报· 2025-06-25 11:51
书籍内容 - 《拉丁美洲社会思想手册》精选十二位拉美奠基性学者的代表作,涵盖依附理论、解放哲学、后殖民批判、女权运动等议题 [1] - 该书以去殖民立场和跨学科视野梳理拉美本土思想肌理,为后殖民时代全球秩序思考提供参考 [13] - 内容涉及拉美国际体系坐标、殖民结构及全球文化格局,部分理论成为当代批判思想奠基 [13] 出版信息 - 书籍由魏然主编,魏然、程弋洋、姚宁等翻译,光启书局2024年9月出版 [3][13] - 属于"光启·拉美思想译丛"系列,该丛书由滕威与魏然联合主编 [5][8] 活动信息 - 新京报书评周刊联合光启书局于2025年6月28日举办新书对谈,地点为浦东图书馆陆家嘴分馆 [11] - 对谈嘉宾包括丛书主编滕威(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与魏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5][7] - 活动主持人为责任编辑张婧易,主办方为新京报书评周刊与光启书局 [11][14] 相关人物背景 - 滕威研究方向包括西班牙语文学与文化,著有《边境之南:拉丁美洲文学汉译与中国当代文学》 [5] - 魏然专攻中国与拉美文学关系及思想史,译作包括《文艺复兴的隐暗面》等 [7][8]
名利场 ||老钱世界风云:巴菲特为什么要帮这位豪门千金?
搜狐财经· 2025-06-03 12:16
沃伦·巴菲特与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关系 - 巴菲特为纪念凯瑟琳罕见接受采访并参与纪录片 主要目的是讲述凯瑟琳的传奇人生故事 [1][5] - 巴菲特高度评价凯瑟琳 称其故事值得传颂并能改变年轻女性的自我认知 [6] - 两人保持长达四十年的深厚友谊 巴菲特长期担任凯瑟琳的财务顾问和商业伙伴 [8][11] 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家族背景 - 出身犹太老钱家族 父亲尤金·迈耶为华尔街富商及世界银行首任行长 母亲艾格尼丝·恩斯特是先锋艺术工作者 [12] - 家族企业《华盛顿邮报》于1933年被尤金·迈耶以82.5万美元收购 旨在提供无偏差真相并影响社会发展 [55][57] - 家族教育强调责任与成就 子女被要求参与价值创造工作而非安于富家身份 [33][51] 《华盛顿邮报》的控制权演变 - 尤金·迈耶因时代观念排除女性继承权 1946年将《邮报》控制权及三分之二股权交予女婿菲尔·格雷厄姆 [61][68] - 凯瑟琳婚后成为家庭主妇 职业生涯中断 缺乏自信并陷入婚姻低位 [70][72][75] - 菲尔·格雷厄姆患躁郁症并试图夺取全部股权 1963年自杀后凯瑟琳接管《邮报》并放弃遗产以保护子女 [81][85][90] 凯瑟琳领导下的《华盛顿邮报》 - 凯瑟琳于1963年正式出任公司总裁 带领《邮报》经历五角大楼文件案及水门事件等重大社会事件 [96][108][110] - 1973年《邮报》以每股26美元公开上市 同年刊登五角大楼文件并胜诉 确立媒体影响力 [108][113][115] - 水门事件报道推动尼克松1974年辞职 《邮报》因履行媒体责任留名史册 [119][124][133] 巴菲特的投资与商业指导 - 巴菲特于1973年购入《邮报》10%的B类股 累计41万股价值超900万美元 [142][147] - 1974年加入董事会并向凯瑟琳提供商业指导 帮助其以商人思维运营企业 [150][152][154] - 巴菲特认为凯瑟琳具备商业领袖品质 选择长期支持并称其为英雄 [155][159][162] 《华盛顿邮报》的业绩与传承 - 巴菲特入股后《邮报》市值十年内增长近十倍 成为首都核心媒体及大型企业 [186] - 凯瑟琳1979年将公司交予儿子唐纳德·格雷厄姆 但家族于2013年以2.5亿美元将《邮报》出售给贝佐斯 [186][207] - 互联网兴起导致纸媒衰退 凯瑟琳时代的影响力未能延续 [204][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