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

搜索文档
孕产妇心理筛查不是“小题大做”
中国青年报· 2025-05-04 09:51
文章核心观点 孕产期是女性心理健康问题高发期,开展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服务很有必要,但目前筛查量表准确性及干预手段有效性受质疑,需了解孕产期抑郁症机理、不良后果,提升认知水平,加强孕产期心理保健工作 [1][2][14] 多地开展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服务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世界卫生日我国宣传主题定为“保障母婴健康 呵护祖国未来”,4月25日发布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2025 - 2027年)的通知 [1] - 北京、湖南等省份部分地区先后开展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服务,从孕妇建档医院到社区广泛铺开,成功发现并干预多位有抑郁倾向或患病的孕产妇 [2] - 北京市执行的孕产妇心理测评频率是4次,孕期3次测评使用PHQ - 9量表,产后使用EPDS量表进行筛查 [2] 孕产妇对筛查的疑惑 - 张涵怀孕36周心理测评评分9分被判定高危转诊心理科,她认为是孕晚期身体负荷和激素变化导致的正常状态,质疑量表准确性及干预手段有效性 [4][5] - 谢敏孕早期测出异常,后两次有意选“最健康选项”避免转诊,认为孕期不适和情绪变化与抑郁不同,网上有孕妈照标准答案抄或结果异常仅被叮嘱“多晒太阳” [5][6] 孕产期抑郁症机理 - 生理因素:孕期激素大幅上升产后急剧下降,躯体不适、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会增加患抑郁症风险 [7] - 心理因素:认知模式变化、角色转换、身体变化会增大心理压力,情绪调节能力和对负面情绪耐受性下降加剧心理困扰 [8] - 家庭因素:夫妻情感疏离或冲突、代际关系压力、长辈情感“绑架”会影响产妇心理健康 [8] - 社会因素:生育使职场妈妈薪酬下降、晋升机会减少,公共服务资源有缺口,社会污名化认知让孕产妇不敢寻求帮助 [9] 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的不良后果 - 对女性自身:生理上加剧不适,增加流产等风险,产后抑郁影响乳汁分泌和身体康复;心理上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10] - 对胎儿发育:孕妇长期紧张、焦虑影响胎儿神经发育,增加生长受限、早产等风险 [10] - 对分娩过程:产妇过度恐惧、焦虑导致产程延长、难产及剖宫产率增加 [10] - 对婴儿健康:抑郁母亲影响母婴互动质量,增加婴儿日后行为和情绪问题风险 [11] 开展孕产期心理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 部分孕产妇因病耻感或经济压力用“生理化解释”掩盖心理问题,具有临床风险,建议转诊精神科或心理科进一步识别及干预 [12][13] - 孕产妇抑郁筛查异常后应分级干预,轻度至中度异常者前往心理科,重度异常者由精神科系统诊治 [14] - 国家和北京市发布相关通知,要求加强孕产期心理保健工作,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目标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