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浮躁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学术浮躁之风必须狠刹
新华社· 2025-05-22 16:23
学术浮躁现象 - 学术界存在急功近利问题,类似本科生发表14篇SCI论文等事件频发,背离科学精神并危害学术生态[1] - 学术研究需长期投入,追求进度和数量导致大量低质重复的"复制品""劣质品",浪费资源且影响创新实效[1] 评价体系问题 - 现行考核制度以论文和项目数量为核心,职称晋升、评奖等均与之挂钩,形成"以数字论英雄"的单一评价体系[1] - 短期功利化考核指标(如表格报告)与基础学科研究规律矛盾,科研人员难以专注[1] - 非科研人员(如高校辅导员、医生)也被卷入论文考核,加剧学术浮躁[1] 改革方向 - 需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论文和项目权重[2] - 部分高校已探索多元评价体系,需全面反映成果创新水平及实际经济社会贡献[2] - 强化"代表作"制度,区分长期突破与短期成果,支持科研人员攻克难题[2] 配套措施 - 健全青年科研人才权益保障机制,创造良好学术条件[2] - 持续搭建科研诚信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