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早期演化理论
搜索文档
中法天文卫星首批科学成果发布 看见“婴儿期”宇宙的“烟花”
环球网资讯· 2025-04-25 12:05
卫星项目概况 - 中法天文卫星是中法两国政府间重要航天合作项目,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联合立项,自2005年启动论证,于2024年6月升空[3] - 卫星搭载四台观测载荷,包括中方的伽马射线监视器和光学望远镜,以及法方的硬X射线相机和软X射线望远镜,具备多波段覆盖等卓越观测能力[3] - 卫星在轨飞行10个月,已顺利完成平台和科学仪器的在轨测试任务[3] 科学成果与性能 - 作为全球多波段综合观测能力最强的伽马暴卫星系统,在轨期间已探测到超过100例伽马暴,并发现多例特殊类型伽马射线暴[3] - 通过星地联合观测,成功为22例伽马暴获取了光谱红移数据[3] - 成功捕获一例来自130亿年前的伽马暴GRB250314A,其红移高达7.3,打破了保持近12年的国际观测纪录[3] 科学意义与未来展望 - 对130亿年前伽马暴的观测,让人类得以研究宇宙诞生仅7.3亿年时的极早期状态,可能源自宇宙最早期恒星塌缩形成黑洞或中子星[3] - 项目目标不仅是研制高性能卫星,更是构建一套复杂、快速而便捷的伽马暴观测系统,实现科学家在极短时间内传送指令并获得结果[4][5] - 卫星计划在轨工作至少3年,有望揭示第一代恒星的形成与死亡过程、研究黑洞诞生机制等,推动全球高能天体物理学研究进入新阶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