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伽马暴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社】“怀柔一号”卫星再立功:首次发现伽马暴里藏着周期信号
新华社· 2025-09-22 17:26
研究突破 - 科研团队利用怀柔一号卫星观测数据发现驱动特殊伽马暴GRB 230307A的可能是一颗自转周期仅1.1毫秒的新生磁陀星[1] - 这是人类首次在伽马暴中观测到周期稳定的毫秒级脉动信号 中心频率约909赫兹 持续约160毫秒[2] - 该发现为揭示致密天体并合后产物的性质提供了关键证据 突破了以往缺乏直接观测证据的困境[1] 观测对象特征 - GRB 230307A是人类观测史上第二亮的伽马暴 高能伽马射线辐射持续近1分钟 远超典型短暴不足2秒的持续时间[1] - 研究团队在爆发发生约24秒后识别出与预期高度吻合的毫秒级磁陀星自转周期信号[2] - 该发现挑战了主流观点 即短暴通常由并合后形成的黑洞驱动 难以解释长时间能量输出现象[1] 研究团队与平台 - 研究由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香港大学合作完成 成果发表于《自然-天文学》期刊[1] - 怀柔一号卫星是我国2020年12月发射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2] - 该卫星具备高时间分辨率优势 已在伽马暴 磁陀星爆发等多领域取得系列原创成果[2]
【科技日报】“怀柔一号”发现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直接证据
科技日报· 2025-09-22 14:02
研究突破 - 合作团队利用怀柔一号极目卫星观测数据首次发现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的直接证据 该成果于9月19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1] - 发现中心频率909赫兹 持续160毫秒的准周期振荡信号 脉动周期1.1毫秒 与磁陀星自转周期高度吻合[1] 观测对象特征 - 伽马暴GRB 230307A为人类观测史上第二亮伽马暴 其亮度导致国际部分观测设备发生仪器效应[1] - 伽马暴是宇宙最剧烈爆发现象 数秒内释放能量超过太阳一生总能量[1] 科学意义 - 为揭示致密天体并合产物的性质提供关键证据 此前因距离遥远/持续时间短/信号复杂缺乏直接观测证据[1][2] 后续研究计划 - 团队将联合极目 慧眼 天关和SVOM等卫星观测数据 在更多伽马暴中寻找准周期振荡信号[2] - 结合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全面理解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的物理机制[2]
“怀柔一号”发现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直接证据
科技日报· 2025-09-21 09:22
研究突破 - 合作团队利用"怀柔一号"极目卫星观测数据首次发现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的直接证据 研究成果于9月19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1] - 发现中心频率909赫兹 频率高度稳定且持续160毫秒的准周期振荡信号 脉动周期约1.1毫秒 与预期磁陀星自转周期高度吻合[1] - 该信号出现在伽马暴爆发后约24秒处 表明驱动源为自转周期1.1毫秒的磁陀星[1] 观测对象特征 - 研究对象GRB 230307A是人类观测史上第二亮的伽马暴 其亮度导致国际部分观测设备发生仪器效应无法精确测量[1] - 伽马暴是宇宙中最明亮剧烈的爆发现象 数秒内释放能量超过太阳一生释放总能量[1] - 学界此前推测驱动天体可能是黑洞或磁陀星等极端致密天体 但因距离遥远 持续时间短 信号复杂未能获得直接观测证据[1] 技术手段 - "怀柔一号"极目卫星针对亮暴进行创新设计 成功实现对高亮度伽马暴GRB 230307A的精确观测[1] - 未来将联合"极目""慧眼""天关"和SVOM等卫星观测数据 在更多伽马暴中寻找准周期振荡信号[2] 科学意义 - 首次在伽马暴中观测到周期稳定的毫秒级脉动信号 为揭示致密天体并合产物的性质提供关键证据[2] - 研究成果将结合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推动全面理解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的物理机制[2]
新华财经早报:9月21日
新华财经· 2025-09-21 08:55
中美经贸关系 - 商务部希望美方为TikTok等中国企业提供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1][2] 药品集采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文件公布 46359家医药机构参与报量 其中77%按厂牌报量23%按通用名报量 [2] - 集采规则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 对投标企业质控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2] 互联网平台监管 - 快手诚恳接受网信部门约谈 已组建整改专项团队推进热搜榜单生态治理 [2] - 微博诚恳接受主管部门批评 成立整改落实工作小组专项整改热搜榜单生态问题 [2] 制造业发展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开幕 主题为"智造世界·创造美好" 40多国1000多位嘉宾参会 [2] -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门槛较"十三五"末提高62.74亿元 营业收入总额从40.24万亿元增长至51.68万亿元 [2] - 资产总额从44.33万亿元增长至53.31万亿元 物料搬运设备制造等行业平均营收增长率居前五位 [2] 中老铁路贸易 - 中老铁路开通以来进出口货物突破1500万吨 货值超653亿元 [2] - 2025年前8个月进出口货物376.2万吨货值177.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5%和43.7% [2] - 农产品进出口58.4亿元 同比增长52.1% [2] 基础设施建设 - 独库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启动 建成后南北疆车程将缩短至5小时 [2] - 全国首座500千伏全自主可控变电站西泉变电站在辽宁投运 实现全链条国产化 [2] 快递行业 - 极兔中通等快递公司自9月22日起上调上海地区快递收件价格 旨在执行"反内卷式"竞争政策 [2] 科研进展 - 研究团队在镍氧化物材料中观测到高温超导特性 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2] - 科研团队利用"怀柔一号"卫星发现伽马暴驱动体为1.1毫秒周期新生磁陀星 系人类首次观测到毫秒级脉动信号 [2] 国际事件 - 欧洲多座机场因网络攻击运营受阻 欧盟称未影响航空安全和空中交通管制 [3] - 特朗普签署"黄金卡"行政令 个人缴纳100万美元或企业赞助200万美元可获得加速签证审批 [3] - 企业为H-1B签证申请人支付费用提高至10万美元 此前通常为数千美元 [3] - 美国教育部将哈佛大学置于"加强现金监管"状态 限制其使用联邦资金 [3] - 伊朗宣布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因英法德推动联合国恢复对伊制裁 [3] - 韩国月城核电站发生重水泄漏事故 泄漏量约265千克 系今年第二起泄漏事故 [3]
“怀柔一号”卫星再立功:首次发现伽马暴里藏着周期信号
新华社· 2025-09-20 21:04
研究突破 - 科研团队利用"怀柔一号"卫星观测数据发现驱动特殊伽马暴GRB 230307A的可能是一颗自转周期仅1.1毫秒的新生磁陀星[1] - 该成果为人类首次在伽马暴中观测到周期稳定的毫秒级脉动信号[1] - 研究由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香港大学合作完成并于9月19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期刊[1] 观测数据特征 - 在爆发发生约24秒后识别出中心频率约909赫兹、持续约160毫秒的信号[2] - 信号脉动周期约1.1毫秒与预期的毫秒级磁陀星自转周期高度吻合[2] - 该伽马暴高能伽马射线辐射持续近1分钟远超典型不足2秒的"短暴"[1] 科学意义 - 研究成果推动了对伽马暴中心引擎的深入理解[2] - 为揭示极端物理条件下致密天体的演化提供了关键线索[2] - 为揭示致密天体并合后产物的性质提供了关键证据[1] 技术平台 - "怀柔一号"是我国2020年12月发射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2] - 该卫星具有高时间分辨率优势[2] - 已在伽马暴、磁陀星爆发、引力波和快速射电暴的高能对应体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成果[2]
中法天文卫星首批科学成果发布 看见“婴儿期”宇宙的“烟花”
环球网资讯· 2025-04-25 12:05
卫星项目概况 - 中法天文卫星是中法两国政府间重要航天合作项目,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联合立项,自2005年启动论证,于2024年6月升空[3] - 卫星搭载四台观测载荷,包括中方的伽马射线监视器和光学望远镜,以及法方的硬X射线相机和软X射线望远镜,具备多波段覆盖等卓越观测能力[3] - 卫星在轨飞行10个月,已顺利完成平台和科学仪器的在轨测试任务[3] 科学成果与性能 - 作为全球多波段综合观测能力最强的伽马暴卫星系统,在轨期间已探测到超过100例伽马暴,并发现多例特殊类型伽马射线暴[3] - 通过星地联合观测,成功为22例伽马暴获取了光谱红移数据[3] - 成功捕获一例来自130亿年前的伽马暴GRB250314A,其红移高达7.3,打破了保持近12年的国际观测纪录[3] 科学意义与未来展望 - 对130亿年前伽马暴的观测,让人类得以研究宇宙诞生仅7.3亿年时的极早期状态,可能源自宇宙最早期恒星塌缩形成黑洞或中子星[3] - 项目目标不仅是研制高性能卫星,更是构建一套复杂、快速而便捷的伽马暴观测系统,实现科学家在极短时间内传送指令并获得结果[4][5] - 卫星计划在轨工作至少3年,有望揭示第一代恒星的形成与死亡过程、研究黑洞诞生机制等,推动全球高能天体物理学研究进入新阶段[5]
130亿年前宇宙“婴儿”是何模样?中法天文卫星首批成果揭示
环球网资讯· 2025-04-24 12:35
核心观点 - 中法天文卫星SVOM在轨10个月发布首批科学成果 包括捕获130亿年前伽马暴信号等突破性发现 展现卓越观测性能和国际合作价值 [1][2][4] 科学成果 - 探测超过100例伽马暴 发现多例特殊类型伽马射线暴 刷新短时标伽马暴最远观测纪录 [2] - 获取22例伽马暴光谱红移 其中GRB250314A红移高达7.3 来自宇宙诞生仅7亿年的极早期 [2][4] - 光线传播约130亿年被捕获 可能源自宇宙最早期恒星塌缩形成黑洞或中子星 [4] - 与中国天关卫星联合观测20个X射线暂现源 确认14例对应体 数据向国际科学界共享 [5] 技术能力 - 搭载中法四台科学仪器 具备多波段覆盖能力 含伽马射线监视器 光学望远镜 硬X射线相机 软X射线望远镜 [7] - 展现四大核心能力:多波段覆盖 自主快速响应 精准高稳观测 全球天地协同 [7][9][10] - 像点观测抖动长期维持在6角秒范围内 有利于探测更远更暗的伽马暴 [9] - 通过法国甚高频网络和中国北斗系统实现警报近实时下传 任务响应延迟在10分钟以内 [10] 项目意义 - 项目历时20年 从2005年联合启动论证至2025年在轨交付 树立国际航天合作典范 [11][14] - 预计在轨工作至少3年 继续搜寻宇宙高能爆发现象 [14] - 将帮助研究第一代恒星形成与死亡过程 黑洞诞生机制 引力波事件电磁对应体等前沿课题 [4][14] - 推动全球时域天文学观测研究和全球高能天体物理学研究进入新阶段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