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反哺农业

搜索文档
信发集团跻身民企20强,打造绿色发展新标杆
齐鲁晚报网· 2025-09-17 14:43
编者按: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 市委"6293"工作思路和"三提三敢""作风深化、实干争先"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 行动,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聚焦"冠军集群"培育,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由中共聊城市委网信 办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主办的"'链'上花开"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是 对聊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的一次全景展示。活动采用"行进式采访+全媒体传播"形式,深入10家链 主企业和近百家单项冠军企业,生动展现聊城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绿色转型方面的成效,全面呈现 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聊城实践"。 从一家小型热电厂成长为总资产3100亿元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山东信发集团以其独特的循环经济发 展模式和强劲的财务表现,持续位居中国民营企业第一阵营。 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信发集团以3028.94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 国第20位,继续稳居山东省民营企业前列。 这已是信发集团连续多年入选这一权威榜单,展现了其作为一家集电力能源、有色金属、高端化工、环 保建材、矿产开发、现代农 ...
中国农民丰收节首办“红缨子”专场 茅台反哺凸显责任初心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16:49
高粱种植与农业升级 - 公司持续推动有机高粱基地建设20余年,已建成100万亩有机认证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超60万亩 [2] - 高标准种植基地道路通达率达90%以上,灌溉保证率达80%以上,通过有机肥、绿肥轮作提升耕地质量 [3] - 最新"519"第七代高粱种实现三大突破:生育期缩短至118天,株高降至210.10厘米,亩产提升至367.55公斤 [5] - 支链淀粉含量达99.00%,单宁含量降至1.37%,显著提升酿酒原料品质 [5] 农户收益与乡村振兴 - 红缨子高粱收购保护价从2002年2元/公斤提升至11.2元/公斤,远超市场价 [3] - 累计投入18亿元用于种子、有机肥等物资扶持,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超100亿元 [7] - 创新"高粱+保险+期货"模式,推出"政府+企业+基地+合作社"发展模式 [3] - 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527户全部种植高粱,近年400多年轻人返乡务农 [4] 科技创新与智慧农业 - 与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浙江大学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6] - 红缨子农业科技公司承接20项研发项目,育成11个高粱新品种 [6] - "红缨子MAP"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种植管理精准化、过程可视化 [6] - 植保无人机提升病虫害防治效率,种植户可实时接收灾害预警 [6] 产业链延伸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处理酒糟30余万吨,生产有机肥12万吨、发酵饲料2万吨 [3] - 生物质沼气产量达100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近10亿元 [3] - 酿酒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带动1100余人就业 [3]
四川北川:工业“活水”精准反哺农业 绘就乡村振兴“好样子”
环球网· 2025-06-30 18:52
工业反哺农业模式 -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通过工业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以工业之"智"强农、产业之"链"兴村、资源之"合"惠民,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1] - 通泉镇实施"百企联百组"行动,引导工业企业将资金、管理优势导入农业,与村社共建特色农业产业合作社,并提供启动资金、技术顾问及稳定订单 [3] - 通泉镇成功回引10余位企业管理人员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育储备20余名企业人才作为后备力量 [4] 企业参与农业转型成效 - 在"企业式"管理模式带动下,双紫村成功发展6家家庭农场,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 [3] - 双紫村引进8家民宿主体,建成500亩优质杨梅基地、百亩特色粮油蔬菜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 [4] - 通过企业食堂和工会福利直采机制,推动农产品销售规模年均增长20%,合作社社员人均年增收保持在10%以上 [4] 产业链延伸与就业带动 - 擂鼓镇引导工业企业将农产品初加工搬到田间地头、精深加工搬到厂房车间,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6] - 四川康养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建成白芨种苗育苗数字化大棚4座和加工厂房2个,年产量达1000万株,年产值700余万元 [6] - 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周边30余人稳定就业,预计帮助农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 [6] 资源整合与共同富裕 - 永安镇引导工业企业成立商会组织,探索"商会+就业""商会+销售""商会+公益"等多种助农增收模式 [9] - 永安镇商会推动辖区工业企业优先使用本地用工,永安籍员工人数超300人,占用工总数约35% [9] - 商会为65户农户、5个家庭农场牵线形成定向销售渠道,上半年带动销售额增加15余万元 [9] 整体发展成果 - 2024年先行区乡村旅游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25%以上的增长 [9]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4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1万元 [9] - 工业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优势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