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反哺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信发集团跻身民企20强,打造绿色发展新标杆
齐鲁晚报网· 2025-09-17 14:43
公司财务与规模 - 公司总资产达3100亿元,是一家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1][8] - 公司以3028.94亿元营业收入位列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0位 [1][3] - 2024年公司上交税金127亿元,完成利税328亿元 [3] - 公司自1999年改制以来累计缴纳税费超千亿元 [3] - 公司拥有2万名职工,并为120余名残疾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 [3] 业务运营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业务涵盖电力能源、有色金属、高端化工、环保建材、矿产开发、现代农业等产业 [2] - 公司在发电、氧化铝、电解铝、化工、环保建材等10个领域稳居世界同行业领先地位 [4] - 公司构建了“原料—产品—副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循环经济模式 [4] - 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公司年减少固废存量1400万吨,年增加经济效益100多亿元 [4]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公司投资300多亿元进行设备升级,新建9台66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机组,发电煤耗仅248克/千瓦时,比业内均值低20% [4] - 公司通过碳账本系统实现全产业链碳排放精细化管理,智慧平台可实时更新排放数据并利用AI算法优化交易策略 [8] - 公司投入上亿元研发,攻关41项技术难题,获得18项专利,成功开发多个固废综合利用项目 [8] - 公司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推动生产向高端化、智能化跨越,对标国际一流 [8] 绿色发展与环境绩效 - 公司电厂排放数据远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二氧化硫0.001mg/Nm3,粉尘0.690mg/Nm3,氮氧化物31.607mg/Nm3 [4] - 公司通过循环经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例如一粒石子可被反复利用六遍 [4] - 公司关停了15台低效能燃煤机组 [4] 社会责任与公益投入 - 公司累计捐助社会各项公益事业30多亿元 [5] - 公司连续5年捐助茌平50万农民合作医疗,并捐建了1所医院、5所中小学 [5] - 2022年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高级中学 [5] - 公司先后兼并、联合了17家困难企业,使6000多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6] 工农融合与乡村振兴 - 公司斥资50亿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路径 [7] - 产业园包含1600亩高标准智能化樱桃温室、200亩草莓玻璃温室及108亩现代化鲈鱼养殖区,年产600多万尾鲈鱼 [7] - 园区利用工业余热和二氧化碳作为农业绿色能源,并应用11项智能管控技术 [7] - 通过产村融合模式,小刘新村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 [7]
中国农民丰收节首办“红缨子”专场 茅台反哺凸显责任初心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16:49
高粱种植与农业升级 - 公司持续推动有机高粱基地建设20余年,已建成100万亩有机认证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超60万亩 [2] - 高标准种植基地道路通达率达90%以上,灌溉保证率达80%以上,通过有机肥、绿肥轮作提升耕地质量 [3] - 最新"519"第七代高粱种实现三大突破:生育期缩短至118天,株高降至210.10厘米,亩产提升至367.55公斤 [5] - 支链淀粉含量达99.00%,单宁含量降至1.37%,显著提升酿酒原料品质 [5] 农户收益与乡村振兴 - 红缨子高粱收购保护价从2002年2元/公斤提升至11.2元/公斤,远超市场价 [3] - 累计投入18亿元用于种子、有机肥等物资扶持,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超100亿元 [7] - 创新"高粱+保险+期货"模式,推出"政府+企业+基地+合作社"发展模式 [3] - 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527户全部种植高粱,近年400多年轻人返乡务农 [4] 科技创新与智慧农业 - 与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浙江大学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6] - 红缨子农业科技公司承接20项研发项目,育成11个高粱新品种 [6] - "红缨子MAP"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种植管理精准化、过程可视化 [6] - 植保无人机提升病虫害防治效率,种植户可实时接收灾害预警 [6] 产业链延伸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处理酒糟30余万吨,生产有机肥12万吨、发酵饲料2万吨 [3] - 生物质沼气产量达100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近10亿元 [3] - 酿酒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带动1100余人就业 [3]
四川北川:工业“活水”精准反哺农业 绘就乡村振兴“好样子”
环球网· 2025-06-30 18:52
工业反哺农业模式 -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通过工业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以工业之"智"强农、产业之"链"兴村、资源之"合"惠民,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1] - 通泉镇实施"百企联百组"行动,引导工业企业将资金、管理优势导入农业,与村社共建特色农业产业合作社,并提供启动资金、技术顾问及稳定订单 [3] - 通泉镇成功回引10余位企业管理人员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育储备20余名企业人才作为后备力量 [4] 企业参与农业转型成效 - 在"企业式"管理模式带动下,双紫村成功发展6家家庭农场,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 [3] - 双紫村引进8家民宿主体,建成500亩优质杨梅基地、百亩特色粮油蔬菜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 [4] - 通过企业食堂和工会福利直采机制,推动农产品销售规模年均增长20%,合作社社员人均年增收保持在10%以上 [4] 产业链延伸与就业带动 - 擂鼓镇引导工业企业将农产品初加工搬到田间地头、精深加工搬到厂房车间,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6] - 四川康养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建成白芨种苗育苗数字化大棚4座和加工厂房2个,年产量达1000万株,年产值700余万元 [6] - 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周边30余人稳定就业,预计帮助农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 [6] 资源整合与共同富裕 - 永安镇引导工业企业成立商会组织,探索"商会+就业""商会+销售""商会+公益"等多种助农增收模式 [9] - 永安镇商会推动辖区工业企业优先使用本地用工,永安籍员工人数超300人,占用工总数约35% [9] - 商会为65户农户、5个家庭农场牵线形成定向销售渠道,上半年带动销售额增加15余万元 [9] 整体发展成果 - 2024年先行区乡村旅游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25%以上的增长 [9]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4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1万元 [9] - 工业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优势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