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的双边规模效应

搜索文档
虎扑早就不想卷了
远川研究所· 2025-03-11 20:40
虎扑发展历程与现状 - 公司从中国最大体育垂直门户发展为"直男天堂",曾与小红书形成"男有虎扑,女有小红书"的二分格局[1] - 2021年月活用户仅1044万,较2017年5500万峰值缩水超80%[1][11] - 两次IPO失败后以5亿元估值被迅雷收购,不及巅峰时期42亿估值的10%[1][14] 商业化尝试与困境 - 广告收入占比从2016年60%升至近年90%[6] - 电商平台卡路里商城运营两年后关闭,转化率不足1%[3][6] - 赛事运营业务毛利率最高仅30%,2014年出现-29.49%亏损[5] - 游戏开发项目如《NBA英雄》因资金问题终止[6] 用户特征与流失 - 用户性别比例长期保持9:1[4] - 2018年"吴亦凡事件"带动微信指数暴涨1291%但未改变用户结构[4] - 2020年月活已低于"大姨妈"等工具类APP[11] - 极光调研显示各年龄段男性偏好APP均未提及虎扑[11] 得物成功案例对比 - 得物从虎扑球鞋板块孵化,2023年GMV达779亿,月活近亿[14] - 用户性别比例接近1:1,非球鞋类目占比过半[14] - "先鉴定后发货"模式创造差异化优势[15] - 2019年独立时估值69亿,反超母公司虎扑42亿估值[14] 行业竞争格局 - 小红书2023年主动引入男性内容创作者,体育内容增长11.4倍[10] - 垂直社区面临"双边规模效应"挑战,用户和商家向头部集中[12] - 唯品会证明垂直电商生存可能,但虎扑错过机会[12] 战略调整与未来方向 - 2021年后公司实现持续盈利[18] - 创始人程杭卸任,现任CEO殷学斌明确回归直男社区定位[19] - 保留得物15%股份作为重要资产[16] - 采取"小而美"生存策略,放弃与综合平台竞争[19]